[制冷網]炎炎夏日,氣溫不斷攀升,由于市民待在室內的時間增多,家用空調的故障也頻現。早報近日做出《給空調加制冷劑竟收了1170元》的報道后,收到相當多讀者來電,反映自己曾遇到過相關情況,并咨詢如何才能放心找到專業維修單位。
在對此進行深入調查報道的同時,也發現了近日在網上流傳了一個《空調維修工是如何達到月薪過萬的》的帖子,內幕人士揭露出四大招和三大潛規則。早報記者對此采訪了上海市家用電器行業協會專家朱慶裕和具有特級維修資質的上海錦電空調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陳經理,將幾大“黑招”一一為讀者做出解釋。
空調維修行業亂象調查
空調維修工是如何達到月薪過萬的?近日在網上流傳著一個帖子,將空調維修的亂象借自稱“受良心譴責的從業人員”之口揭露出四大招。“目前業界確實普遍存在一些黑現象。”業內人士對空調維修黑招步步拆招。
潛規則一:加料加價
《空調維修工是如何達到月薪過萬的》的帖子里說,所謂“潛規則”就是利用大多數顧客沒有專業知識,維修工憑空捏造出各種問題,讓顧客多掏錢。
●帖子披露:
加料加價:人為關掉閥門。在拆裝或維修過程中,工人關掉閥門,聲稱空調自然損耗、漏氟,需要重新加氟。普通空調一次需要加5個壓的氟,掛機加氟40元一個壓,柜機加氟50元一個壓,消費者又要掏出200至300元。
●業內人士拆招:
對此,上海錦電空調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陳經理向記者分析了空調維修騙子的主要伎倆。“目前業界普遍存在的黑現象就是氟利昂的加料加價,主要針對用戶報修的空調不制冷問題。”陳經理表示,給空調加氟利昂通常是把制冷劑鋼瓶接到空調外機的加液槽上,維修人員一個手拎著鋼瓶,另一個手確保加液管對準外機的檢修閥,藥水就通過加液管流入檢修閥。
陳經理指出,有些維修人員事先已經在鋼瓶上做好手腳,接到加液槽上后甚至連鋼瓶的閥都沒有打開,卻欺騙用戶說“我已經往里面加了幾公斤了”。一般正常情況下加1~2公斤左右的冷媒即可,但大多數用戶對此卻并不了解。“此外,更有一些維修人員不但不給用戶加冷媒,反而用空瓶倒吸用戶的冷媒。”陳經理說,“有些維修人員騎車過來時車上掛兩個瓶,先帶一個空瓶上去把用戶的冷媒倒吸掉,謊稱已經給用戶加了一瓶冷媒卻不夠,需要再下去拿一瓶繼續加,但要是內行人聽了肯定覺得不太可能。”
據悉,目前市場上22.7公斤的制冷劑鋼瓶售價是400元左右,正常情況下加兩公斤冷媒以及人工費用大約為150元,而騙子往往開價三四百元。
潛規則二:零件回收
●帖子披露:
偷梁換柱:聲稱壓縮機需更換。維修工向消費者稱壓縮機已經老化或者已經壞掉,如果不更換會有安全隱患,并稱如果立即更換可以打折。更換或者維修壓縮機的價格都要上百元。
●業內人士拆招:
上海錦電空調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陳經理解釋說,空調的一些零件回收后可以再利用,比如聲稱用戶的壓縮機壞了,存在安全隱患需要更換,正規1匹空調的壓縮機售價要700多元,維修工人表示有二手的壓縮機可以便宜點,立即更換可以打折以40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用戶。但實際上用戶的空調可能是其他部分的零件出了問題,壓縮機本身并沒有壞,或許比換上的二手壓縮機質量還要好,但由于用戶不了解情況,就這樣原先好的壓縮機被騙子換下后拿到另外地方再換上,壓縮機就處在了一個不停被置換的環節中。
潛規則三:故意損壞
●帖子披露:
屈打成招:弄斷連接銅管。在拆裝前,維修工先聲稱連接外機和內機的銅管易被折斷,在作業中趁顧客不注意,人為弄斷銅管,讓消費者更換銅管。維修方出售銅管價格一般是掛機每米80元,3匹的柜機可達每米120元,一般一根新的銅管都在3米以上,這一來消費者就要拿出200至300元錢。
●業內人士拆招:
上海錦電空調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陳經理解釋說,維修空調的過程中會出現人為的故意損壞。比如說用戶拆機移機的時候銅管被弄斷的情況比較多,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一些維修人員在作業中趁用戶不注意人為弄斷了銅管。“新買來的銅管都比較軟不容易斷,時間長了經過四五年之后銅管會發硬,只要兩個手一掰就容易發生變形,維修人員就要求用戶重新更換銅管,正常情況銅管的價格是掛機80元/米,3匹的柜機100元左右/米。”陳經理說,“如果用戶沒有提供換銅管的‘機會’,他就人為造成機會,3米新的掛機管子,進價30元/米,賣給用戶80元/米,光中間差價就能賺150元左右。此外,還有種情況就是明明換3米的銅管就夠了,他卻硬給你換了四五米,但這種情況出現得比較少。”
潛規則四:額外收費
●帖子披露:
投石問路:聲稱空調需要清洗。維修工故意向空調外機中投進雜物,然后向消費者稱空調外機需要開機清洗。一般每清洗一臺機子40元。
●業內人士拆招:
上海錦電空調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陳經理解釋說,對于有些維修工為了向用戶多收取額外的開機清洗費(一般清洗一臺機子為40元),故意向空調外機中投入雜物,陳經理認為這個現象維修工做不到,因為空調外機本身是掛在外墻上或裝在陽臺下面,從位置來講有一定的局限性,“空調內機動動手腳還有可能,在外機上動手腳沒有多大意義,通常也就是投入一些小螺絲等雜物,但用戶都看得見,10個用戶里基本也就能騙一兩個。”
對于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陳經理表示,除了空調壓縮機壞了需要整個空調都搬去維修處修理以外,一般都不需要整個搬走,碰到維修人員提出搬走整個空調的情況用戶需要多留心。此外,建議用戶根據產品保修卡打電話,正規維修公司一般都有自己公司的胸卡和統一的制服,維修前會出示統一的價格表,維修后也會讓顧客填寫確認單簽字。
專家說法
家電維修行業九成以上無資質
上海家用電器行業協會維修部主任朱慶裕表示,家電維修行業目前九成以上單位并未獲得專業資質,上述四招基本上有實施的可能,月入上萬也在其“理”之中,但針對整個維修行業從業人員來說,雖說也有未獲得資質的,但用這些伎倆的畢竟還是少數。朱主任由此建議,消費者一定要留意維修的全過程,看清維修人員操作的每一個步驟。最好能掌握基本的維修常識,避免上當。
從家用電器行業協會網站(http://www.shjd.org/)上,找到了一份詳細的《上海市家用電器維修價格行為規則》,《規則》中,各類型空調所有的檢修部位的維修市場參考價,按維修企業的資質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并作出說明。例如,若要為分體式1.5匹-2匹的空調更換壓縮機,特級維修企業的收費最高,為440元/臺。而在“分體式拆分異地安裝”一項的說明中寫道:大于2匹的分體、柜機、參照安裝價格,允許上浮不超過50%。“一般說來,維修的價格上浮超過40%,就不是合理的。”朱主任說,“若用戶來電咨詢,我們會向他們推薦其品牌的專業維修咨詢電話。”
除空調外,其他家電的市場參考價也被列在《規則》中,消費者可以方便下載。在上海交電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的網站(http://www.shjjd.cn/fix/fix3.htm)上,記者又輕松地找到了協會維修企業名錄及電話,其中包括10家特級維修企業,120家一級維修企業,91家商用、家用中央空調安裝維修A級企業,5家商用、家用中央空調安裝維修B級企業和11家空調安裝企業。其中還提供了部分企業的地址和主營業務。“我們每兩年會進行資質認證,目前網站上的這些企業都是通過認證,目前仍有效的,消費者可以放心撥打。”該協會相關負責人李錫鴻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