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于70年代末的靖江空調企業,至今已經走過三十余年的風雨歷程,三十年,半個甲子過去了,至今為止,靖江空調企業,靠著自己的敢作敢為,已經在中國空調行業闖下了一片屬于自己的領地,憑著靖江空調同行的共同努力,靖江,也被行業公認為“中國空調之鄉”。
從起步初期的一家國營廠,到現在600多家(不包括未注冊個體戶)空調企業百舸爭流,從最初以萬為單位計的生產總值,到現在近20億的年總產值,靖江空調,早已今非昔比。
說到靖江的空調企業的發展歷程,就不得不說靖江孤山鎮。僅孤山地區空調企業就占靖江70%以上,達430家左右,且孤山鎮的空調行業歷史十分悠久,當地成立最早的一家空調企業——揚州市空調凈化設備總廠(現為江蘇希達空調設備總公司,當時靖江屬于揚州轄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年代。據益康空調設備有限公司劉江向制冷快報記者介紹,另外成立較早的空調企業還有江平空調凈化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其他較早的還有岳洋、康達等。而江蘇希達空調總廠后來分化出一廠、二廠、三廠、四廠、五廠等分廠。正是這些從希達空調總廠分化出來的眾多業務員建立的空調企業,使得靖江空調配件產業帶在80年代初就已經形成,80年代末空調配件產業帶已經非常完善,而到了90年代中期,靖江的空調配件市場進入了真正的輝煌時期。
希達興衰靖江史
90年代中期以后,規模最大、曾顯赫一時的希達總廠由于體制問題以及市場大環境的變化影響開始走下坡路,希達總廠的滑坡對整個靖江的空調配件市場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隨后雖然也興起了一大批空調配件企業,但是沒有任何一家達到過當初希達總廠的規模。曾在希達總廠工作過的一位負責人接受制冷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希達總廠其實是被這些原業務員分散開來的。
希達總廠的興衰堪稱靖江空調配件市場命運的縮影,談起希達總廠,總有許多人唏噓不已,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產品導向制約的必然,因為空調配件不是主機,本身技術含量不高,家庭作坊也能生產。正是由于資本和技術含量約束都比較低,因此很多在外面跑的空調業務員只要拿到定單,很容易就可以自己來組織生產或者找生產成本低的廠家生產,從而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希達總廠成立的開始就生產主機和配件,但是隨著規模越來越分散,主機生產能力逐漸縮小。分散的結果使得希達和這些分散出來的工廠由于規模限制只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空調配件產品的生產。揚子江空調設備有限公司陳桂平經理認為,這也許就是靖江空調企業雖然起步較早但并沒有成為空調制造基地,甚至連一個大型的空調主機制造企業都沒有形成,而最終卻形成一個完整的空調配件產業帶的主要原因所在。
“空調之鄉”非“一日之寒”
起初靖江空調配件產業基地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從早期計劃經濟時期的暴利時代,進入到市場經濟的競爭狀態,靖江空調曾經過了一系列混亂的市場價格戰,擾亂了靖江空調產業的有序發展,同時也損害了空調之鄉在行業里的口碑,所幸,仍有一批優秀的企業,堅持做產品質量,以誠信贏市場的原則,堅持生產優質產品,并在近幾年來取得了良好的信譽和成績。
重新贏得了行業的認可和重視。目前,據空調制冷大市場統計,靖江空調市場不乏江平、寶鋼、三燕、春蘭、欣盛等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靖江空調配件市場的總量也已經占據了全國空調配件市場的30%以上,可謂是“三分天下”。
經濟危機洗滌靖江市場
2008年,金融危機風暴席卷全球,同樣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讓眾多謀求快速發展的靖江中小企業舉步維艱,同時也讓一大批沒有經濟實力,沒有市場份額,甚至沒有獨立業務渠道的小型企業悄悄滅亡或轉產轉型,這對于靖江空調產業以及空調企業的發展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經濟危機加速了靖江空調企業市場的洗牌,讓一些沒有技術,質量低劣僅靠作坊式掛靠生產、無序價格競爭謀取市場的小工廠相繼關門。2009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率先復蘇,對于正處在快速上升的中國中央空調產業是有力的推動,而作為空調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空調配件也是新一輪機會。
靖江積淀再起航
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目前,靖江空調企業的產品配套齊全,且價格低廉,可以說是全國空調配件市場的價格盆地。空調暖通產品門類基本涵蓋了中央空調制冷方式的全部系列。而靖江的風口為全國風口產品銷售的50%,可謂是占據了國內風口市場的半壁江山。
據欣盛空調鮑佳年介紹,靖江早在8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空調配件產業帶。產品包括組合式空調機組、柜式空調機組(新風機組)、風機盤管機組、新風換氣機、風機類產品、加濕器類、蒸發器、冷凝器、防火閥、排煙閥、調節閥、消聲器、減振器、各類風口、擋水板、空氣幕系列、除塵系列等等,在靖江就可以采購到生產空調的所有零配件,從而大大降低生產成本,這已成為全國空調企業同行的共識。我們相信,在老一輩的靖江空調企業前輩與新時代的靖江后起之秀的共同努力下,靖江空調必將迎來更大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