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國家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2011年1月1日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正式實行。《條例》規定,電器產品生產者需繳納廢棄電子產品處理基金。5類產品0.5%處理基金的征收,無疑給消費者看到了電器漲價的潛在可能。
受流動性寬裕和供應緊張預期影響,國際銅價自2010年12月中上旬首度突破9000美元/噸,之后更屢次刷新歷史高位。上海期貨市場數據顯示,銅價半年之內同比漲幅達32% 。
國內最大家電連鎖企業蘇寧電器近日對外表示:受銅、鋼等家電上游原材料國際價格的持續上行態勢影響,以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油煙機、灶具等傳統家用電器將迎來2011年第一波看漲態勢。但蘇寧電器方面也表示,將通過全國規模統采的優勢,力保春節電器市場價格的平穩。
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 引發白電品類率先領漲
受銅、鋼等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的影響,一些相關聯家電產品的市場終端價格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冰洗產品方面,海爾主流暢銷型號產品也進行了5%左右的價格上調,部分合資冰洗品牌在近期也將陸續上調各大電器商場的終端零售價。而油煙機、灶具、消毒柜等產品方面,方太老板等主流煙灶消品牌已上調終端售價;海爾、AO史密斯等熱水器主流品牌則預計本月底開始調價,平均漲幅則在5%-10%左右。空調品類方面,不少工廠有計劃在近期開始上調終端價格,一方面在現有的主流產品上進行部分價格的上調,另一方面,針對2011年的產品線策略的調整,大部分空調生產企業則會紛紛轉向中高端空調產品的量產。
據記者了解,在銅和鋼的下游消費結構當中,冰洗、空調、煙灶等家電產品比重較大。在國家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兩大政策的延續中、以及中國農村消費升級,預計2011年我國空調和電冰箱產量增速仍將維持15%和10%的較高增長,同時,隨著中國空調消費升級的進一步加速,目前2011年的空調冷凍年度前幾個月中,變頻及高能效定速空調的產量已經達到57%以上的高速增長,而與此相對應的卻是,2011年中國精煉銅缺口可能達到244萬噸,高于2010年225萬噸的缺口。而在鋼價后市走向方面有關專家則表示,2011年家電用鋼的銷量仍然會處在上行通道中,家電用鋼的價格至少在2011年上半年仍會處于漲勢,價格漲幅或有20%~30%。
作為渠道方面的代表,蘇寧電器總裁金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銅價的持續上漲及近期鋼價的波動,為2011年白電漲價帶來了成本上漲的壓力之外,近期原油期貨市場價格突破了91美元/桶的價格高位,而因受到煤炭成本上升的影響,電價也進一步價格攀升,加之2010年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因務工人員的大量縮減,勢必持續影響到2011年家電制造業人力成本的上漲。為此,諸多因素都給2011年新生產的白電及煙灶成品帶來了漲價的壓力。可以預見,隨著家電制造業上下游相互關聯產業鏈價格波動的影響,2011年相關家電成品市場的終端售價必然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揚。
廢棄電器回收條例出臺 2011制造成本或小幅上揚
作為另一漲價潛在動因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已于2010年1月1日開始實施,條例規定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處理發展規劃、基金、處理資格許可、集中處理、信息報送等一系列制度。首批處理目錄內的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和電腦的生產廠家則將要負擔廢棄電器的回收費用。
據記者了解,《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遵循了“生產者延伸責任原則”,即生產者不僅要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負責任,還必須對其產品廢棄后的處置承擔一定責任。因此,從今年開始,國家將首先開始為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第一批)的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和電腦五類電器的廢棄產品設立專項基金,相關生產廠家則需承擔基金的繳納義務,即廢棄電器的回收處理費將由廠家買單。
據悉,國家發改委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原則和水平》中進行了大致測算:冰箱和電視每臺需10元至12元,空調和洗衣機每臺5元至7元,電腦每臺則需13元至15元。有業內人士由此也進行了推算,每個品類家電的具體繳納金額可能會按新機出廠價的0.5%征收,如此一來,2011年度各大制造廠商全新成品售價上浮,必然會成為不少工廠普遍采取的全新定價策略。
蘇寧發揮規模采購優勢全面抑價
針對節前電器年貨市場的到來,蘇寧將通過全國平臺的規模統采優勢,為全國的消費者提供平價主流暢銷產品及包銷定制的高性價比家電產品,全面保證春節期間家電市場價格的平穩。
據金明介紹,早在蘇寧百日盛惠期間,就已對上游原材料持續走高的態勢進行了未雨綢繆,針對空調、冰箱、洗衣機、煙灶、油煙機等銅、鋼主要原材料消耗品類進行了提前采購,截止目前,蘇寧已完成率先漲價產品的大單統采,力保全國各蘇寧門店出售的傳統家電產品不漲價。
據悉,在以冰箱、洗衣機為首的白電品類方面,記者也從蘇寧了解到,針對暢銷主流型號的產品,蘇寧將通過全國采購平臺,以規模采購優勢力壓市場價格的上揚。同時針對有套購需求的消費者,則加大冰箱和洗衣機套餐購買的資源投入,全力抑制節前白色家電的終端售價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