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光伏并網政策年內難出臺
日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光伏發電成本太高,政府很難補貼,光伏并網電價短期很難確定。
種種政策跡象顯示,備受光伏企業期待的光伏并網電價政策年內很難出臺。這樣的消息無疑給此前熱情高漲的光伏產業鏈投資商帶來不小打擊。英利能源副總經理許洪建表示,這意味著至少近兩年內國內光伏市場將以平淡為主,產業將繼續依靠出口。然而,過多依靠出口,市場“外熱內冷”,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面對國際經濟波動和貿易風險的考驗。
支持政策猶疑源于“補不起”
史立山介紹說,目前光伏裝機投資成本每千瓦約18000元左右,而常規火電的投資成本約每千瓦3000-4000元,光伏電價是常規火電電價的三倍以上,光伏規?;l展的最大阻礙還是成本太高。
一位光伏企業人士表示,正是這一原因,導致政府對光伏并網電價的心理價位與企業的心理價位出現很大的分歧。
2009年敦煌光伏并網項目特許權招標確定的1.09元/千瓦時,實際上可看作是政府的底線。但史立山表示,敦煌項目1.09元的招標電價還是偏高,財政不可能拿出那么多資金進行補貼,需要降到0.7元-0.8元左右才有可能推廣到整個行業。
而前不久無錫尚德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上網電價低于1.44元/千瓦時,基本沒法做。大多數光伏企業對光伏并網電價的期望值都在1.3元-1.5元之間。
在對并網電價的期望值分歧很難彌合的同時,政府對光伏產業的補貼政策也有些“騎虎難下”。財政部協同其他部門2009年先后出臺兩項針對光伏產業的補貼政策,分別為“太陽能屋頂計劃”和“金太陽工程”。
“目前國家財政每年需要為光伏發電補貼70多億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光伏專家王斯成表示,按照現在的光電發展狀況,要想達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總容量1800兆瓦的目標,國家補貼將超過1000億元。這顯然遠遠超出財政補貼的能力。
我國政府通過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的方式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實行補貼。據了解,目前我國的可再生能源附加額度雖然經歷了一次上調,但總額依舊有限,要滿足風電、光伏發電高速的增長實在有心無力。如果繼續上調可再生能源附加,難免對消費者帶來較大的壓力。
如今,新一輪八省光伏并網項目特許權招標即將舉行,將通過招投標來確定合適的價格區間。業內人士預期,由于光伏發電成本相對較高,這樣的特許權招標很可能還要延續幾年。
被業界高度期待的光伏并網電價也因成本過高的原因陷入“擱淺”。上網電價遲遲不能確立,投資的回收期限可能被無限期延長。對于國內光伏投資者來說,國內市場難有根本起色,只能將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投向國外市場。
光伏出口將繼續“爆棚”
江西賽維有關人士在接受時表示,近期國際光伏市場需求開始好轉,最近公司接到的國際訂單價格都有所提升,公司已經滿負荷生產,其中優質硅片的價格相比前期低點提升接近20%。
據了解,近一個月內,6寸多晶硅硅片從每片人民幣25元(約3.5美元)拉升到27元,漲幅達8%。而在今年年初,每片報價還低于3美元,3月初就漲到了3.5美元。
近期硅片價格的大幅提升刺激了國內的光伏生產商,不少企業的訂單量提升,熱火朝天的生產氣氛似乎對國內光伏并網電價“難產”的利空多少產生了一些對沖。
分析人士表示,短期的硅片緊缺,與德國將于今年第三季度下調光伏補貼額度直接相關。此外,意大利、捷克、日本、美國等國的光伏市場份額開始增加。
江西賽維有關人士表示,短期內優質硅片和電池供不應求的局勢比較確定,畢竟新的產能投入不會太快,但也要警惕新一輪產能急速擴張,未來的投資需要理性,有品牌、質量、價格競爭優勢的企業將有望在這一輪市場中獲勝。
2009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154.4億美元,同比增長147.75%,其中,出口至歐洲市場約為87.9億美元,同比增長489%。光伏產品出口儼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
英利集團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的光伏產品約九成都依靠出口銷售。專家稱,我國光伏產業約有98%的生產容量依賴出口,從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結構也可看出,太陽能電池和電池組件出口額占60%,太陽能電站出口僅占24.5%。
中國機電商會光伏產品分會負責人孫廣彬表示,由于經濟形勢好轉和國際光伏市場的恢復啟動,今年我國光伏行業的出口額增速將不低于15%。中國機電商會預測,今年全球太陽能需求將增長25%以上,而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制造商有望獲得15%左右的平均利潤率。
“內冷外熱”市場須防高風險
盡管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量日益增長,但短期內難以改變“市場在外、原材料在外、技術在外”的現狀,目前幾乎所有的技術設備和九成以上的原料依靠進口,98%的銷售依靠出口。分析人士擔心,針對我國大量光伏產品低價出口,德國、日本等國家很可能通過提高準入門檻來限制國外產品。
孫廣彬表示,我國大部分光伏企業還不具備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品牌,面對金融危機后光伏產品整體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國光伏產品仍存在被淘汰的可能。
事實上,200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盡管在增長,但出口平均價格一直在下降,直到2010年1月份,隨著國際光伏產品供需關系的轉變才有所好轉。這也意味著,國內企業對國際光伏產品不具有根本性的定價權。
除此之外,在英利能源公司有關人士看來,更大的擔憂在于,目前國內不少光伏企業以低成本為出口優勢,低價競銷現象明顯,容易影響到產品質量,而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很可能導致主要出口國的懲罰性貿易措施。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學部數據顯示,我國光伏發電轉機還不足電池產量的1%,這樣過度依賴出口的行業面臨巨大的貿易風險,一旦國際市場有變,對行業的沖擊可想而知。
孫廣彬表示,目前國際光伏生產技術更新換代較快,正朝著全產業鏈優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我國光伏產業目前主要靠進口生產線,而且整個產業鏈單兵作戰,這種現狀亟須改變
據了解,近一個月內,6寸多晶硅硅片從每片人民幣25元(約3.5美元)拉升到27元,漲幅達8%。而在今年年初,每片報價還低于3美元,3月初就漲到了3.5美元。
近期硅片價格的大幅提升刺激了國內的光伏生產商,不少企業的訂單量提升,熱火朝天的生產氣氛似乎對國內光伏并網電價“難產”的利空多少產生了一些對沖。
分析人士表示,短期的硅片緊缺,與德國將于今年第三季度下調光伏補貼額度直接相關。此外,意大利、捷克、日本、美國等國的光伏市場份額開始增加。
江西賽維有關人士表示,短期內優質硅片和電池供不應求的局勢比較確定,畢竟新的產能投入不會太快,但也要警惕新一輪產能急速擴張,未來的投資需要理性,有品牌、質量、價格競爭優勢的企業將有望在這一輪市場中獲勝。
2009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154.4億美元,同比增長147.75%,其中,出口至歐洲市場約為87.9億美元,同比增長489%。光伏產品出口儼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
英利集團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的光伏產品約九成都依靠出口銷售。專家稱,我國光伏產業約有98%的生產容量依賴出口,從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結構也可看出,太陽能電池和電池組件出口額占60%,太陽能電站出口僅占24.5%。
中國機電商會光伏產品分會負責人孫廣彬表示,由于經濟形勢好轉和國際光伏市場的恢復啟動,今年我國光伏行業的出口額增速將不低于15%。中國機電商會預測,今年全球太陽能需求將增長25%以上,而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制造商有望獲得15%左右的平均利潤率。
“內冷外熱”市場須防高風險
盡管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量日益增長,但短期內難以改變“市場在外、原材料在外、技術在外”的現狀,目前幾乎所有的技術設備和九成以上的原料依靠進口,98%的銷售依靠出口。分析人士擔心,針對我國大量光伏產品低價出口,德國、日本等國家很可能通過提高準入門檻來限制國外產品。
孫廣彬表示,我國大部分光伏企業還不具備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品牌,面對金融危機后光伏產品整體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國光伏產品仍存在被淘汰的可能。
事實上,200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盡管在增長,但出口平均價格一直在下降,直到2010年1月份,隨著國際光伏產品供需關系的轉變才有所好轉。這也意味著,國內企業對國際光伏產品不具有根本性的定價權。
除此之外,在英利能源公司有關人士看來,更大的擔憂在于,目前國內不少光伏企業以低成本為出口優勢,低價競銷現象明顯,容易影響到產品質量,而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很可能導致主要出口國的懲罰性貿易措施。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學部數據顯示,我國光伏發電轉機還不足電池產量的1%,這樣過度依賴出口的行業面臨巨大的貿易風險,一旦國際市場有變,對行業的沖擊可想而知。
孫廣彬表示,目前國際光伏生產技術更新換代較快,正朝著全產業鏈優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我國光伏產業目前主要靠進口生產線,而且整個產業鏈單兵作戰,這種現狀亟須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