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網訊:在中國氟化工工業中,浙江巨化(巨化制冷劑)無疑是一道璀璨靚麗的風景。這家有著55年歷史的國有化工老企業,歷經市場風雨,幾經滄桑沉浮,爾今在新的戰略引領下,以轉型促發展,內修核心技術,外推自主品牌,正在準備破繭振翅高飛。
說起巨化,那也是中國民族化工的“老字號”了。巨化曾是新中國成立后原化工部直屬的“十大化”之一,現如今,那些當年與其并肩而列的化工企業大多已關停并轉,只有巨化依靠獨特的資源、技術和企業文化,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在激烈的市場中贏得了一席之地。但是多年來,老國企、老化企慣性化的營運和封閉式的發展,也一度使巨化深陷危機,裹足不前,品牌形象和社會影響受到了極大的挫傷。
2009年巨化新一屆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這種危機,提出“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打造受人尊敬企業”的經營思想,以及“一主兩翼,三環聯動”的產業發展戰略(“一主”就是突出化工材料核心主業地位,“兩翼”指的是加快發展生產性為主的服務業和適度介入金融投資與資本運作領域,“三環聯動”指的是以產業經營為根本、行業聯動為支撐,產融結合為動力的產業組合模式),創新營銷模式,成立巨化營銷中心,提出了三大營銷戰略,即品牌營銷戰略、區域營銷戰略、國際化營銷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品牌營銷為抓手,引導戰略落地,統領相關發展工作。2012年巨化股份實現了主營業務收入56.65億元,凈利潤6.02億元,總資產達到66.34億元,成為當年上海證券市場最佳市值管理公司之一。
“窺一斑而見全豹“,本期我們重點關注,巨化如何運用品牌營銷使老國企增添新活力。
老品牌,新內涵:創新核心技術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
“三酸兩堿”“電石化肥”曾經都是巨化歷史上的當家產品,隨著社會進步,這些昔日的明星產品能耗高污染高效益低,成為巨化發展的絆腳石。其后,PVC、甲烷氯化物、氟氯烴等產品也各領風騷幾十年。但隨著競爭的加劇,這些產業也逐步陷入全行業產能過剩,長時間低價競爭的境地,以往“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大而全產業模式和低成本低價格營銷模式不靈了,“老字號”面臨“老病號”的窘境。新一代巨化人痛定思痛,深刻認識到,沒有好的核心技術和新的換代產品,企業就沒有出路,品牌就無從談起。他們在新的產業發展戰略指引下,重構科技創新體系,強化兩級研發平臺,啟動了氟聚合物、氟制冷劑等事業部研發中心和含氟電子化學品、含氟功能材料等企業研究院。圍繞“四新”(新材料、新能源、新環保、新用途)戰略,利用螢石資源和公用工程配套優勢,延伸原來的氯堿和氟氯烴產業鏈,自主研發了PVDC保鮮膜樹脂、高端化聚四氟乙烯(PTFE)、PVDF、二氟乙酸乙酯等一系列高端含氯、含氟聚合物和精細化工產品,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1項,獲得授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0項,啟動重點開發項目24項,受國家和協會委托,牽頭起草十多個行業和國家標準,形成了從無機氟到有機氟再到聚合高分子氟化工的嶄新產業鏈,重點產品產能和市場份額列國內行業前茅,企業效益和社會影響顯著提升,巨化股份(600160)連續兩年入選上證180指數,成為中國氟化工發展的風向標。老品牌充滿了新內涵,老國企煥發出了新活力。
老品牌,新風采:貼近客戶抓服務,智慧營銷添風采
據制冷商情記者了解,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一直以來都要是國有老企業特別是老化工企業的軟肋,巨化囿于長期的基礎化工生產和計劃經濟烙印,巨化品牌一度為“低、大、黑、粗”形象所困,即使是開發了新產品,也經常因為市場的無序競爭和品牌維護不力,為假冒偽劣所羈絆,常常因此被不明就里的消費者誤解。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內外競爭環境的變化,巨化深感目前的品牌建設水平離企業戰略目標和轉型升級的要求,離國際氟化工巨頭還有較大差距。正因如此,改善客戶體驗,重塑品牌形象已經成為一項急迫而艱巨的戰略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