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創造之路”倡議書在格力電器誕生,總裁董明珠親臨北京大學詮釋。由于是中國企業界第一份改變企業價值尺度的文本,受到了參會的工信部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業內專家們的高度關注。“沒有中國創造,就沒有出路”中心點讓該書成為了企業界的“格力樣本”。
格力樣本
據介紹,“格力樣本”是來自它著重體現的三個方面,保障民生是“中國創造”的重要責任,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務,讓13億中國人實實在在享受到“中國創造”的發展成果;自主創新是“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石,企業要切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追求環保、節能、低碳和全面可持續性發展;誠信自律是“中國創造”的重要條件,積極營造和諧消費環境,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爐里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三個方面的第一個“保障民生”是“中國創造”的重要責任得到了中消協的青睞。
對此,中消協秘書長楊紅燦向社會各界呼吁,應共同履行“中國創造”與“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社會責任,妥善解決新經濟環境與形式下的新型消費糾紛問題,促進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全面提高,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一字之差
“中國制造”與“中國創造”。一字之差。
一個字的改變引起了工信部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高度關注,來自工信部質量管理處處長馬民稱,目前國際金融危機余波未息,恰逢今年又是中國經濟形式最為復雜的一年,格力此時倡議“中國創造”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很可能帶來“登高一呼、眾山響應”的集聚效益,加快中國企業的“中國創造”進程。
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認為,近年來,“中國制造”世界聞名,被人津津樂道,但是能由“中國創造”的產品和企業卻寥寥無幾。“中國創造之路”倡議書提及從“制造”到“創造”,雖然是一字之差,但給國家和企業自身帶來的價值卻是截然不同,這是對企業的價值尺度標準的重修。
驅動轉變
董明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企業作為提升國家自主創新的一支生力軍,有義務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格力此次發出“中國創造之路”倡議,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加入“中國創造”的行業,價值尺度標準的重新修訂是加快實現國民經濟增長方式從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中國創造’是國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消費責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長期發展的需要。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應盡快完成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進行快速轉變,才能獲得持續發展動力”某業內專家對“中國創造之路”倡議書進行了這樣評價,對沒有上升到此高度的一些中國制造型企業他表示很是堪憂。西南政法大學博士鄧修明稱,格力將自己在特殊的時期推上了企業社會責任的“中國創造”全民高度,對格力自己來說是還要趟過很多充滿荊棘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