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各種各樣的防暑裝備,對于愛車防暑無疑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不過,也有車友提出,在氣溫動輒37、38攝氏度的炎夏,在沒有大樹遮陰,完全處于暴曬的環境下,即便有各種防暑裝備作防護,難保車子依然會變得如“蒸籠”一般。對于剛從空調房里出來的人,鉆進車里無異于進了“煉丹爐”,無法承受。有什么辦法能讓如“蒸籠”一般的車廂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降溫呢?對此,記者采訪了不少車友,請他們將自己的成功經驗拿來與大家一同分享。
巧用空調有講究
“太熱了,快把空調打開!”對于剛從空調房里出的人來說,拉開車門的一剎那,會立刻遭遇到一股熱浪般的席卷,“推”得無法進入車內就坐。這個時候,很多人往往都會急迫地打開車內空調。采訪中,不少車友都表示,空調是炎炎夏日里減輕司機暑熱感的“最佳用具”。不過,想讓車內溫度迅速降下來,類似剛才所說的一上車就開空調的做法并不正確。
車友白先生說,相對于車外,經過長時間暴曬的汽車,車廂內的溫度也急劇上升,甚至由于密閉比車外還要熱,人們坐進車里后,會明顯有熱浪突襲,燥熱難耐的感覺,這時,往往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打開空調,把熱浪吹走。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既浪費了能源,又沒達到好的制冷效果,還增加了引擎在初始運轉時的壓力。另外,經過研究發現,高溫還會加劇車內儀表板、沙發等散發致癌性物質,影響人體健康。直接上車開空調,不利于致癌物質的向外排放。
車博世快修店經理孫曉斌說,正確的做法是,上車后,先打開窗戶、車門,讓車內外溫度有一個相互融合的過程,等兩三分鐘熱氣排出后再坐進去發動汽車,且不要急于關上車窗,先打開空調外循環,風量開到最大位置,由于熱空氣的密度較小,當外界的冷空氣進入時,駕駛室內的熱空氣可以從車窗和天窗外散,達到迅速降溫的目的。如此持續幾分鐘后,待車廂內外溫度相近時,再關閉車窗和天窗,同時這也是一個讓車內空氣往外排出的過程;然后,再啟用內循環,進入正常的空調使用狀態。這樣雖然開始時熱了點,但后期的制冷效果很明顯,同時避免了發動機啟動時過大的負荷,對發動機能起到保護效果。
特別提醒 開冷氣時將出風口向上
多數車主在使用空調時,不注意調整空調吹風的方向,雖然不是什么大錯誤,但此舉不利于發揮空調的最佳效果。要知道,空調出風口的方向與車內溫度的降低有很大關系。
根據冷空氣下沉、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夏季開冷氣時將出風口向上吹,這樣不一會兒的工夫,冷空氣就會源源不斷進入車內,并逐漸下沉,進而填滿整個車廂。
適時切換到循環模式
現在汽車空調一般都有內、外循環開關。采用外循環時,空調從車外進風,而內循環則是車內空氣循環使用。
內循環使用時間長了,會造成車內空氣含氧量降低,發動機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也可能在車內累積,反映到駕駛過程中就是會愈發感到車內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到最后甚至有一股臭味彌漫在車內,讓人聞得頭昏腦漲,直想嘔吐,所以必須適時定期切換到外循環模式,讓車外的新鮮空氣吹進來。
空調溫度不要選擇太低
很多人使用空調時,為了圖涼快,都會把溫度開得很低,自己往往還會把臉湊到出風口處,一通猛吹。殊不知這樣很容易造成人體不適,通常的表現就是人體的內分泌系統調節不過來,容易得病,如關節炎、肩周炎、感冒等。當車內溫度調控得過低,如20℃以下,就會引發多種不適癥,如下肢酸痛、全身乏力、發冷、頭痛、咽喉痛、腹痛、腰酸、四肢神經痛,嚴重者甚至還會發生眼歪斜等癥狀。這些病癥就是典型的“空調病”。犯上空調病后,最短一天不適,長的話則會延續一周甚至更長時間。
車博世快修店經理孫曉斌建議,在夏季使用空調時,應將車內溫度控制在18℃至25℃之間,如果車上有老人或小孩,則應把溫度定在27℃較好。同時,一定不要一直把風口對著自己。
借助汽車降溫劑
除了用好汽車空調,現在給車內降低溫度還出現了許多新科技、新產品。比如汽車降溫劑、車用太陽能降溫器等。
目前,在省城的各大汽配商城,基本都有汽車降溫劑銷售,幾乎每款產品都有一個極具“煽動性”的名字,比如“涼得快”“冷得快”“車涼寶”等。據銷售人員介紹,汽車降溫劑的主要成分為干冰,使用時直接噴射到坐椅、方向盤等部位,遇熱即迅速汽化,從而吸收表面熱量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不過,記者與許多使用過該產品的車友了解后得知,對于其降溫效果要辯證地看待,如果感覺座位、方向盤曬得有些燙,可以采用這種產品,但要想讓車內溫度整體下降,單憑一兩瓶降溫劑恐怕難以發揮效果。
車用太陽能降溫器是利用太陽能作為發電能源驅動馬達工作,全自動將車廂內熱空氣排出車外,而且使用時不需電池,無噪音干擾而且安裝容易。不過,由于該產品價位懸殊較大,個別價格比較低廉的產品效果也很一般,建議車友在購買時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