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變頻空調不僅在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占有率也日漸提高。據預測,2011年中國國內市場變頻空調占有率有望突破50%,歐美國家大概在50%左右,而日本國內早已經達到100%。
作為變頻空調普及率最高的國家,日本企業對如何評價變頻空調、研討季節能源效率等方面先行一步。田辺義浩就認為,要接近實際使用狀態的運轉、正確評價空調的節能性能,用一個額定能力點來評價的COP顯然是不正確的。而真正能夠正確評價變頻空調節能效率、實際反映空調運轉特性,只有使用APF。
據介紹,近幾年世界各國已經開始了以空調運轉特性的節能指標為主題的季節能源效率研討會,并且開始逐步運用研討成果。
田邊義浩介紹道,當變頻機在室內溫度接近設定溫度時,壓縮機的回轉數就會下降,制冷循環的運轉效率上升,節能性就會變高;同時,變頻機不會像定頻機一樣發生ON/OFF運轉(開/停機),室內溫度變動少,舒適性較高。
正因為變頻空調與定頻空調相比,有著不同尋常的運轉特性,而隨著變頻空調的發展,新的節能指標必須是測定精度高、能向全機種展開的節能評價指標。
而日本為了提高本國的空調節能效率,從1999年開始就實行了“領跑者制度”,并于2004年實施了“第二次領跑者制度”。
據上海三菱空調機電器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陸東銘介紹,日本的領跑者制度相當于空調企業一起坐下來制定的游戲規則,方向明確、目的性強,就是為了提高日本空調整體的節能水平。
第一次領跑者制度是以1999年日本國內最高的能效水平為基準,要求所有空調企業在4年后全部達到這一水平,這樣給了所有的企業一個4年緩沖時期,目標也很明確,就是要把能效指標提高。
第一次領跑者制度達成以后,日本又開始第二次領跑者制度,以2005年的最高能效水平為基準,要求在2010年達成此目標。不同的是,在第一次領跑者制度中日本使用COP作為能效評價指標,第二次就已經開始使用APF為評價指標。
從COP變更到季節能源效率,通常評價負荷會增大、因此把目標達成過渡年限延長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最大限度地控制了APF的評價精度以及增大的評價負荷、所以可以同COP保持同樣的速度推進節能水平提高,這是使用APF作為第二次領跑者制度評價指標的最大特征。
APF在日本國內已經普及開來,實踐證明非常成功。田邊義浩近年來致力于推動APF的ISO化,經過多輪的探討具體日程表仍然沒有敲定。目前APF的ISO化糾結的要點在于美國一方提出更改中間點和最小點的環境溫度。
日本國內的APF和JIS以及我國的GB/T 7725目前都是采用兩點法,但未來無論是日本國內還是ISO的APF都將采用三點法,因此美國一方希望由現在的最大點、中間點和最小點都使用35℃,修改為使用29℃,在低負載運轉下,APF的能效會更高。
目前我國的GB/T 7725也正在修訂中,但具體時間表也沒有明確,據悉最快有可能今年出臺。陸東銘表示,原來三菱電機希望能夠采用兩點法,這樣開發負荷較低;但使用三點法能夠與國際接軌,有利于產品出口,同時也適用于國內的情況。
而同時本刊記者也了解到,變頻空調能效標準GB 21455-2008也已經到了需要修訂的時刻。如果APF成功成為考核變頻空調的節能指標,變頻空調能效標準也很有可能引入這一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