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價格再度出現逆市上攻的跡象,最新的數據顯示,11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487元/平方米,較上月上漲0.82%。北京、上海等8大重點城市,房價平均高達1540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41%,同比飆升34.29%。兩度嚴厲的樓市調控正在遭受市場輿論的“空調”質疑,地方再度頻現,購房大廳人滿為患等刺激市場情緒的現象也在挑動政策的權威性,管理層或會再度出臺措施挽回信用危機。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樓市調控空前困難的根本原因就是涉及土地制度的利益問題長時間得不到梳理和扭轉,當前市場敢于同嚴厲的政策進行博弈就在于其手中擁有足夠的籌碼,地方財政依靠高額的土地出讓金維持正常的支付運轉,大型央企眼看著到手的利潤遲遲不愿退出房地產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中央的政策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和執行。就當前的樓市再度反彈現象而言,我們認為除了本質的原因沒有發生改變之外,一些突發的和不確定性的因素也是助推樓市再度走強的重要原因,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又是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和宏觀調控的決策上是緊密相連的。
CPI持續走高是管理層先前所沒有預料到的,按照今年中旬所預估的是10月份以后CPI應該呈現逐步回落的態勢,但出乎意料的10月份的CPI在達到4.4%的年內新高之后根本就沒有回落的趨勢,相反按照目前大多數機構和專家的預測,11月份的CPI達到4.8%成為大概率事件。導致CPI 持續走高的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國內外的貨幣的流動性過剩,通脹歸根到底就是一個貨幣現象,雖然管理層對美元的量化寬松有所預估,但值得深思的是對于量化寬松對國內貨幣層面的影響明顯低估了,輸入性的因素加劇了國內本就泛濫的貨幣流動性問題。通脹問題加劇只會引發資產保值增值的強烈需求,盡管在限購等嚴厲政策打壓之下,居民希望通過保值增值的熱情不會減少,特別是在長期負儲蓄的情況下,大額資金的投資渠道明顯缺乏投資渠道最終還是會介入其中。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國內外存在的無風險利差以及長期看好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大量的外部資金加快了流入境內的速度,有數據顯示相當一部分房地產企業在國內信貸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通過境外融資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現金流,這也是其能夠和政策進行對抗的重要籌碼。而要切斷熱錢與樓市之間的聯系,那么貨幣政策就必須表現得更加靈活和有效,實際的情況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經走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政策調整的空間極為有限,在宏觀調控無助于控制熱錢的情況下,流動性過剩的格局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照此,樓市也就難以找到跌下去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