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裂紋的原因
壓縮機機體產生的裂紋常見的原因是:
1、冷卻水在機體缸頭中,在冬季停車后沒有及時放水而凍結;
2、由于鑄件鑄造 時產生的內應力,在使用中振動后逐漸擴大明顯;
3、由于發生機械事故而引起的,如活塞破裂、連桿螺釘折斷,造成連桿折斷脫落,或曲軸上的
平衡鐵飛出打壞機體或氣伐中零件脫落頂壞缸頭等。
檢查方法有如下幾種:
1、滲透煤油法:檢查時,先用浸透煤油的棉紗頭擦拭機體和缸頭,懷疑有裂紋的地方,然后再
用干的棉紗頭將煤油擦去,并立即涂上白粉,這時,有裂紋的地方,煤油就滲透到白粉上,裂紋的部
位和長短就清楚地顯示出來。
2、水壓法:水壓法是用提高冷卻水壓力的方法來檢查裂紋部位。
在設備條件較好的修理廠,水壓檢查是在專門設備一水壓試驗器上進行的。在設備條件較差的單位,有的是用普通手壓水泵改制簡易設備,檢查時,先將機體或缸頭的水管接頭設法堵住,只把其中一個水管接頭用橡皮管與水泵出水口連接起來,機體上平面應選用尺寸相當的專用蓋板,使冷卻水不能外溢。然后打開開關壓動水泵,使水進入冷卻水套。待開關出水后再將開關關閉,繼續壓動水泵,使壓力表指針達3-4個大氣壓時即停止供水。這時,可仔細查看機體,缸頭的上下內外有無漏水或滲水的現象。
怎樣用焊接法修理機體、缸頭的裂紋
機體、氣缸、氣缸蓋等發生裂紋,如果發生在內部,而且強度要求很高的地方,一般是用焊接方法進行修復。
1、為避免裂紋擴展,先在裂縫兩端鉆6-8毫米的止裂孔,并沿裂縫鑿出80°-90°的“V”形坡口,坡口深度以不超過氣缸壁厚度的2/3為宜。
2、為避免由于高度的局部加熱和迅速冷卻而使零件內部產生內應力從而在焊縫上或焊縫附近產生新的裂縫,或因迅速冷卻而灰鑄鐵產生臼口,在焊接前,要先將工作放在加熱爐內緩慢地加熱至暗紅色(約600-650℃)。
3、將工件由加熱爐內取出,放在裝有燒紅或焦炭的鐵盤內,除了焊接的部位,其余部位全用石棉板遮蓋好;焊接的部位要放在水平位置,以焊接時,焊汁向低處流動。焊條材料以含硅量高的灰口鐵較好。焊條直徑為3-4毫米為宜。由于鑄鐵在溶化的狀態下,會強烈地吸收空氣中的氧而被一層氧化物薄膜所敷蓋,所以在焊接時,必須使用焊劑(一般是用硼砂)焊劑可以用焊條的加熱端蘸粘而帶到焊接點,也可以在焊接的地方加熱后撒布。
5、在焊接完畢之后,為了進一步消除焊接應力,應將工件重新加熱到450°-550℃,并保持溫度約半小時,再放在裝有熱砂的箱子內或原加熱爐內與熱砂或爐子一同緩慢冷卻,時間一般需經8-10小時。用電焊條焊接鑄鐵零件時,鑄鐵常發生冷硬現象,造成機械加工的困難,而且焊接處往往不夠嚴密,所以電焊往往只適用于振動不大、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部位。
用電焊焊接氣缸缸頭和機體時一般不需要預熱。焊接前其他準備工作與氣焊焊接前的準備工作相同。所用焊條最好是銅鐵組合焊條,(銅心鐵皮,或鐵心銅皮,或銅絲鐵絲捆扎成束)外敷涂料。為防止電焊的部位在焊接后產生內應力或翹曲,每焊一段要用小錘從焊道兩側輕輕向中間敲打;同時趁焊道紅熱時,用鑿口錘輕打焊道,以清除焊渣。這樣,能使金屬結構緊密,并防止產生氣孔。如裂紋過長時,必須分段間隔焊補。每段焊補長度按工件厚度而定,一般以20-30毫米為宜。待距離焊道約70毫米處冷卻到用手觸摸時,再焊一下段。如裂紋過深,可采用多層堆焊的方法,這樣焊的焊料對先焊的焊料能起回火的作用。
在裂紋用氣焊或電焊修補好之后,再進行一次水壓試驗,焊補的部位不漏水,便認為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