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山根博士最早提出了把0℃以下、冰點以上的溫度區域定義為該食品的“冰溫帶”,簡稱“冰溫”。從而,我們把庫溫維持在冰溫區域內的冷藏庫就定義為“冰溫庫”。
不同的產品具有不同的冰點,這是由產品內部各種成分濃度所決定的,因此在冰溫保鮮貯藏中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如何使產品在盡可能的低溫下保持生命特征,同時提高品質。冰溫貯藏(ice- temperature storage)是將食品貯藏維持在冰溫區域的保存,這是繼冷藏、冷凍后的第三代保鮮技術。貯藏溫度高于0℃(通常為0~10℃)時稱為冷藏,低于0℃(通常為- 18℃以下)稱為冷凍。長期的應用表明:冷藏時因食品后熟、腐敗速度較快,不可能實現食品的長期貯存;冷凍雖然能長期貯存食品,但由于食品的一部分細胞死亡,而且在解凍時出現汁液流失,不能保持食品的原有風味;冰溫貯藏可以抑制果蔬的新陳代謝,使之處于活體狀態,能夠長期有效地保持適熟果蔬的固有風味和新鮮度,較長時間保持果蔬的色、香、味以及口感。冰溫貯藏果蔬的效果遠遠優于冷藏,這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冰溫貯藏能夠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推遲果蔬的呼吸高峰期,減少各種營養成分的損失;
2)冰溫貯藏不僅不破壞果蔬的細胞,同時能夠提高果蔬的品質,因為在冰點溫度附近,為阻止體內冰晶形成,動植物會從體內不斷地分泌大量的不凍液,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氨基酸、天冬氨酸等,以降低冰點,生物細胞內釋放水溶性分子而切斷蛋白質,此時蛋白質會以氨基酸形式釋放,或是分解淀粉變成糖分,而這些生理變化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果蔬的品質;
3)冰溫貯藏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在水產品保鮮中,冰溫可有效地抑制因微生物和酶的作用而引起的鮮度下降。
冰溫貯藏保鮮技術在國內由于實驗設備的原因,大多數研究還只是處于理論和實驗室研究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