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報道,6月1日起已有部分空調開始漲價。但是,也有相關媒體報道稱,廠家承諾兩周之內不漲價。兩個報道說法不一,讓很多的消費者都很疑惑:今年空調是否漲價,一起來看下空調市場的分析。
首先說下漲價,從空調漲價的借口看,大多數表示“6月1日之后國家對高能效空調補貼將減少”,潛臺詞是:減少的這部分補貼應該轉嫁給消費者。姑且不論國家該不該減少對高能效空調的補貼,僅就“補貼減少就應該漲價”這個邏輯看,顯然是不成立的,“減少補貼”和“漲價”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如果一個企業靠國家補貼生存、賺錢,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這樣的企業應該倒掉。
從多方面說空調漲價的理由
我們看看原材料成本情況。目前,原油在降價(原油降價意味著塑料降價),國家剛剛調整汽柴油價格就是證明;鋼鐵也在降價。從原材料供應角度看,漲價的理由不存在。
再說下降價的理由:首先,今年全球氣溫偏低,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地區并未出現往年同期高溫天氣,以6月1日(部分空調漲價日)氣溫為例,從南到北,大部分地區氣溫均在25度以下,而往年這個時候很多地區氣溫已升至30度以上。低溫天氣直接影響“靠天吃飯”的空調銷售,從廠家銷售數據看,大部分空調企業因為天氣等原因出現銷售不暢。
其次,空調業和房地產市場關聯度比較高,低迷不振的房地產業對空調銷售形成制約。今年以來,國家不斷加大房地產調控力度,房地產市場二度陷入低迷,從政策走向看,2011年之前不可能出現房市高潮。換言之,靠購房促進空調銷售的機會并不大。
實際上,制約空調價格上漲還有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大連鎖。止于目前,國美、蘇寧均表示反對空調漲價,蘇寧甚至搞了一個“反漲價聯盟”,因為受到大連鎖的壓力,部分空調廠家承諾兩周之內不漲價。
把漲價力量和降價力量進行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遏制空調漲價的力量要遠遠大于促進漲價的力量。因此,“漲價”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空調企業自我造勢,是釋放煙幕彈。這其實是空調企業慣用的伎倆,幾年來一直都是這么干的。當然,這也是空調企業的聰明,發出漲價的聲音,至少可以緩解可能出現的降價壓力。綜觀家電企業,最賺錢的企業是格力和美的,這絕對不是偶然的,因為空調產品的平均利潤率要大大高于其他家電產品。
這么綜合下來,我們基本上能對2010年的空調價格走勢作出一個判斷,那就是:穩中有升——既不會大降也不會大漲。需要說明的是,隨著變頻空調在空調產品中占比越來越大,空調價格將整體上移。但是,這不能視為漲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