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市場,春季開始復蘇,剛剛步入2013,各大空調廠家就開始了賣力的促銷大戰。鋪天蓋地的宣傳和不斷的概念轟炸,更是促進了2013年的空調市場提前預熱。而十八大拋出關注環保提倡節能減排的橄欖枝,又加速了這一場戰爭的硝煙味道。各大企業圍繞節能省電,舒適環保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讓消費者看的是頭昏眼花,不知如何抉擇。下面就由制冷快報帶給大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暖通空調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教授江億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以供各位參考。
江億教授告訴我們,高效空調是不是真的高效,關鍵是看你的使用需求情況。不是那么簡單說,買臺高效空調就一定節能。在廣州買高效空調比不高效空調節能,而在北京,有些所謂高效空調不一定比不高效的空調節能,和使用模式很有關系。
這是因為,所謂高效空調很重要一條就是指變頻空調。當使用模式是進入屋子又開窗子,涼了又關上的這種模式時,變頻空調起的作用就減弱了,耗電量也會增加。節能不是簡單一句話說的事。反過來,由于檢驗手段、監測方法等管理不是很嚴格,導致有些企業鉆了空子,又會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就不好了。
據制冷商情記者了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家電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加青睞節能環保的產品,變頻空調、一級能效標識的空調更能吸引大眾的眼球。對此,各大供應商也是大力推廣低碳、環保、綠色空調,全力打造高能效空調賣場,大大加快了節能變頻空調的市場普及速度。
江億教授指出,家電產品核心功能是提供服務。所以用電量=提供服務量×效率。兩個因素一個不能少,光抓效率了,最后可能導致要求的服務量更多,最終結果是能耗更高。
江億教授舉例說,節能100升大冰箱一年得用幾度電,不節能40升小冰箱一年又用幾度電。當政策補貼節能家電時,用戶因為降價而干脆換個節能大冰箱。結果可能用電量也沒有降低。
近幾年,家用空調升級換代穩步推進,消費者對變頻空調的認知大大提高,節能與環保成為衡量產品質量的關鍵指標。隨著環境的壓力和需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傾向選擇節能和高效型家用空調。然而就像是再好的刀也要合適地使用才不會磨損一樣,我們購買高效空調的目的,是為了節能,而不是單純的購買了一臺高效空調就萬事大吉了。購買高效節能空調后的合理使用過程,才是我們應該多多關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