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空調不制冷,到底是誰的錯?不少讀者反映舉報稱,類似糾紛造成多方“踢皮球”,最終才發現是汽車制冷劑惹的禍。調查發現,檢測合格率不到10%的制冷劑仍“走紅”汽配市場。
汽修師:劣質制冷劑腐蝕冷凝器
市民李先生向市消協反映,他的愛車空調經常修,每次修好只能管用20天左右,汽修廠和空調維修方都相互推諉。
今天11時許,記者來到西郊某汽修廠,李先生的愛車正在檢修,工人經檢修發現,車上空調冷凝器已經造成泄漏。
汽修廠技術人員介紹,類似冷凝器損壞的原因是加了質量較差的制冷劑,這種制冷劑容易腐蝕冷凝器等空調系統部件,從而最終導致泄漏。
記者從幾家規模較大的汽配市場調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汽車空調制冷劑品牌很多,零售賣價差異并不大,而進價卻相差很大。
市場:賣價相同進價差4倍
記者看到,汽車空調制冷劑一般都是成罐的包裝,上面印著134a的字樣,價格每罐賣30元左右。西郊某汽配城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134a是氟利昂的一種,目前作為新型環保制冷劑被廣泛用于汽車空調。該銷售人員透露,他賣的這種純度高的制冷劑進價在15元左右,而市場上銷量最大的制冷劑進價才4元左右,其含量不純且有腐蝕性。
專家:維修空調不要貪圖便宜
記者了解到,工商和質檢部門抽檢銷量較大的幾個品牌制冷劑,樣品抽檢合格率不到一成。
據質檢部門抽檢調查,市場上批發價只有原料成本一半左右的所謂134a制冷劑,罐子里面裝的并不是134a,而是“替代品”。這類制冷劑的“替代品”被統稱為406a,實際上就是使用R12、R22和少量134a配制的混合制冷劑。據了解,R12對大氣臭氧層有極強破壞力,國家明確規定從2002年1月1日起,在國內下線的所有安裝空調的汽車,空調系統必須停止使用R12。
專家建議,車主維修空調不要圖便宜,空調制冷劑最好從專修店加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