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個市場年制造規模高達2500萬套的中國變頻空調產業而言,自2008年進入市場普及階段后,一直都面臨著產業鏈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核心技術缺失、變頻IC芯片研發設計和制造依靠國外企業的產業禁區。對于眾多國內空調企業,核心技術到底是什么?核心技術缺失困局何時能打破?破除長期以來變頻技術黑匣子缺失所引發的產業價值鏈失衡的困局,已迫在眉睫。
這樣的尷尬局面在4月20日被徹底打破。國內變頻空調產業的領導者美的再度發力,聯合東芝開利成立變頻技術聯合研發中心,雙方共享變頻核心技術研發平臺等資源,未來共同致力于變頻核心技術的再創新,全面破解了長期以來中國企業不掌握變頻技術黑匣子的困局。
之所以認為美的-東芝開利變頻技術聯合研發中心成立的意義重大,對于行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我們要從中外變頻空調技術合作發展的歷程說起。據專家介紹,這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關鍵技術的購買階段。發生在上個世紀末期以及本世紀初期,在這一階段,國內空調廠家通過購買國外關鍵技術,實現變頻空調的生產,當時主要購買的是交流變頻技術,變頻一拖多技術等;
第二個階段是半保留式的合作階段。即通過個別領域的深入合作,實現區域優勢共享,從而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目前國內諸多企業的合作方式都處于第二階段,例如:空調行業目前有些企業多采取這種方式合作。在這一階段,受知識產權的影響,國內企業只能通過支付昂貴的技術使用費,對部分非核心技術進行消化和理解,給國外企業代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OEM;
第三個階段是技術資源共享。共同開發階段,此階段建立的基礎是雙方均對空調變頻技術有著深厚的研究,通過合作實現“1+1>2”的效果。“美的東芝開利變頻技術聯合研發中心”正是合作的第三個階段,雙方通過技術人員聯合開發的形式實現彼此在變頻技術上的轉化和沉淀,并共享研發技術。
目前,只有美的一家空調企業做到了第三個階段。美的制冷家電集團家用空調事業本部總裁吳文新則表示,“作為中國規模最大、技術研發實力最強的空調企業,美的一直在打造自主知識產權的變頻核心技術,率先掌握了180度正弦波技術、超低赫茲控制技術、直流變頻壓縮機技術等等,希望通過自身在空調核心技術上的不斷創新與努力,推動整個中國空調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水平提升。”
作為國內變頻空調產業化擴張的標桿企業,近年來美的在變頻空調產業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從產業化普及、規模化制造、品牌化營銷、服務化升級、核心技術打造等多個方面,快速推動了中國空調產業變頻化進程,被譽為中國空調業的“風向標企業”。
此次,美的再度搶跑打破多年來變頻核心技術缺乏的困局,引發了中國變頻空調產業的質的飛躍。空調行業分析師指出,變頻技術黑匣子技術的掌握,意味著美的將會在下一個五年推動國內變頻空調產業從規模化制動,向核心技術驅動的轉變,繼續領跑國內變頻空調產業發展方向和潮流。
對于變頻技術研發中心未來的創新方向和研發任務,吳文新透露,變頻技術研發中心將以追求高SEER、高APF為己任,開發更節能的變頻空調。2015年前要推出的變頻空調,變頻季節能效比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50%以上,一匹變頻掛機的制冷制熱能力達到目前3匹定速柜機水平,實現0.1w超低功耗待機。堅持“技術成就環保”的道路,對R290、R32、R161等新冷媒的物性特征、熱力分析、系統匹配等要素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2015年前全面取消R22冷媒的使用。以用戶感官滿意為標準,持續加強舒適性的研究,2014年前實現0.1攝氏度的精準控溫,±0.1HZ頻率控制,1-150HZ的超寬頻運行,-25℃~55℃度的超寬溫度范圍運轉,全面提升用戶的舒適度。
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指出,“作為國內變頻空調產業的推動者,美的近年來在國內變頻產業鏈上所做出的一系列貢獻和付出,推動了中國在全球變頻產業的技術創新實力領跑。此次美的與東芝開利的合作再度開創了中國空調產業技術創新的先河,并掀開變頻領域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