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劑一個十分普通的產品,普通到每輛汽車都離不開它,尤其是夏天,汽車空調的制冷效果基本全靠它,說它特殊,還在于它與眾不同的生存境況。應該承認,自打真貨誕生之日起,假貨就如影隨形,很多行業、很多產品都是如此,但是,假貨一般都躲在陰暗的角落里伺機而動,不會占主流,更不會明目張膽地鳩占鵲巢,占據真貨的位置;而它,10來年的境遇幾乎就沒有改變過,一直屈辱地活在假貨的陰影之下。
它就是汽車制冷劑,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氟利昂”、“雪種”、“冷媒”——R-134a。
肩負環保重任
R-134a在我國的誕生、發展,與我國環保事業的進程密不可分。
自從我國加入蒙特利爾協議以后,我國就加快了對氟利昂、哈龍等老舊制冷劑產品的淘汰。2001年,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機械工業總局聯合發文,對車用空調做出了明確規定,從2002年1月1日起,在國內下線的所有安裝空調的汽車,空調系統必須使用R-134a環保制冷劑。文件頒布以后,知名的汽車生產商都更換了安裝在汽車上的空調系統,從此,我國的汽車空調系統正式步入了R-134a環保制冷劑時代。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部分汽車生產廠商對售后產品的逐步規范和R-134a制冷劑銷售商的大力推廣和宣傳,在汽車維修市場,R-134a產品的地位與影響初步形成。
深圳車仆汽車用品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易先生告訴記者,普通汽車添加制冷劑的情況差異很大,這跟汽車的車況、使用狀況、壓縮機情況以及南北方氣候不同等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普通汽車在用3至4年后,制冷效果都會有所下降,開始需要加“氟”,純正的R-134a制冷劑,每次只要補充添加一兩罐即可保證制冷效果,假冒偽劣的制冷劑加了以后,由于對空調系統的密封件有腐蝕作用,容易使空調系統產生泄漏,再加上偽劣的制冷劑制冷量小,制冷不持久,所以需要經常添加,但越加效果反而越不好,壓縮機損壞的情況也常有發生,更有甚者,空調系統要全部更換。
一比九的市場窘況
為了真實了解R-134a的生存狀況,記者曾經走訪過北京、廣州等地的汽配用品市場及街頭維修攤點,所到之處,撲入眼簾的數十種制冷劑品牌上面標注的全都是R-134a,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去年夏天,本報記者在京城3家大型汽配用品市場抽查了9個品牌11種所謂的R-134a產品,檢測結果顯示沒有一個品牌添加的是真的R-134a,全部是假貨。
中國標準化協會汽車用品專業委員會去年組織有關人員從廣州、杭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大型汽配城中隨機抽取了48個品牌的R-134a氣霧罐,經廣東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浙江省化工產品質量檢驗站有限公司檢測顯示,其中36個根本就是假冒的制冷劑,假貨所占比例高達75%。
某正規企業的經銷商向記者道出了個中緣由:“汽配城里本來投放的R-134a真貨就很少,賣掉的就更少。原因有二:一是正規企業不敢多投放,只要正規產品一露面,仿冒品最多一個星期就會蜂擁而至;二是放了也賣不掉,真貨價格比假冒品高出幾倍,購買制冷劑的又大多是街邊的維修攤點,他們一般只看價格,根本不在乎真假。”
一位經銷經理的話讓記者至今難忘。他說他基本走遍了全國的汽配市場,“越往下走,假貨越厲害,二級地市,真貨已經很少了,而到了縣級市,幾乎看不到真貨。”
對此,何易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國汽車制冷劑市場每年大致是接近3萬噸的使用量,其中售后市場大致在1.5萬噸左右,但是真貨只在1500噸左右,其余1.35萬噸的市場基本被假貨吞噬。
具體就車仆品牌來說,深圳車仆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售后空調制冷劑生產商,雖然今年車仆品牌在真貨R-134a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接近60%的份額,但是在我國整個售后制冷劑市場上的所占比例卻不足6%。
這也就意味著,假貨已經占據了制冷劑市場90%的江山。
假冒制冷劑的危害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在2005年以前,標明是R-134a的假冒氣霧罐實際大部分填裝的是R12,到2006年,隨著R12的限售、減產和價格的上漲,不良商家又弄出了價格更低的R-134a替代物,這種混合氣體替代物大多由R22、R-142b、R-600a(易燃氣體)等多種制冷劑混合而成,更有甚者充填的是不可辨別的物質。由于這些替代物價格低廉,很快成為偽劣產品的主要充裝原料。這些產品被不法商販同樣披上R-134a制冷劑產品的環保外衣,大肆宣傳、銷售到汽配城和修理廠,明目張膽的欺騙廣大消費者。
R12屬于CFC類型的制冷劑,由于對大氣層破壞嚴重,國家已經明令禁止。繼續使用R12嚴重違反了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違背了中國淘汰ODS類物質國家方案,違背了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關于ODS類物質淘汰的莊嚴承諾,使行業秩序和誠信受到極大的損害,更有甚者將假冒產品出口銷售,被海關查處,被媒體曝光,在國際社會給中國形象抹黑。
R-134a是世界公認的環保制冷劑,其破壞臭氧潛能值ODP值為零,而像R12和由R22和R-600a的混合型制冷劑的破壞臭氧潛能值明顯高于R-134a,如果繼續使用像R12和由R22、R-600a混合成的制冷劑,從發展的角度看不僅是一種倒退,還將繼續損害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
此外,在空調系統中,由于使用制冷劑的物化性能不一樣,專用的空調壓縮機、密封配件和管路必須配套使用專用的制冷劑類型,這樣空調系統才能夠正常、安全的運行。由于R-134a和R12或其他制冷劑的物化性能有很大的區別,所以空調裝置也有很大的差異,使用的冷凍油、密封件、橡膠管路和干燥劑都不同,所以幾種制冷劑不能互相替代和混充,否則將嚴重影響制冷效果和空調系統的壽命。比如造成空調裝置失效、壓縮機咬死、管路腐蝕、密封膠圈泄漏,更可怕的是會造成空調系統爆裂。
利益驅動與監管之難
假冒R-134a之所以如此猖獗,簡單的概括就是利益驅動。
據了解,由于原材料漲價,R-134a已從每噸不到3萬元漲到目前的每噸7萬余元。而假貨R12制冷劑價格最高時也只有26500元/噸,其他一些替代品大多是10000~16500元/噸。按每罐250克的制冷劑來說,它們的實際成本只有正規產品的1/3甚至1/4。正是因為兩者之間有如此大的利潤空間,使得R12和替代品冒充R-134a大行其道。
另外,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正規的維修網點尤其是4S店加氟價格昂貴,也使得路邊小店、汽配商城的假冒偽劣冷媒有機可乘。
記者走訪了幾個汽車品牌在北京的4S店,發現一瓶售價在20多元的冷媒,到了4S店,價格一下子翻了幾番。再加上工時費,車主去4S店做一次加氟,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
而在汽配市場和路邊小店,檢漏和加氟大都在100多元,懸殊的價格,自然讓很多車主直奔路邊小店。
生活當中有很多產品,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與認知能力的逐漸提高,其假貨往往無處遁形,最終銷聲匿跡,而R-134a卻很難。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車主是R-134a的最終使用者,但由于R-134a對安全、環保的要求較高,其購買、添加、使用全部是由維修人員等專業人士操作。因此,普通的消費者雖然成了假冒制冷劑的最終買單者與受害者,卻一直被蒙在鼓里。
此外,R-134a類產品的性能、包裝和產品檢測都十分專業,監管部門一般都不太了解,即使知道情況,該產品既無法直觀識別,又沒有專業的檢測儀器進行有效識別,很難監管,這也是造成假冒產品盛行的另一重要原因。
期待綜合治理
從R-134a誕生之日起,R-134a正規生產企業與假冒偽劣產品的斗爭就沒有停止過。
中化近代環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不惜成本推出了一次拉伸成型的鋁罐裝金冷牌R-134a,摒棄了常用的馬口鐵3片包裝罐,不僅有效杜絕了假冒行為,而且抗壓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巨化集團公司的產品網上防偽系統平臺兩年前就已投入使用,巨化牌產品的用戶只需進入巨化集團公司網站,在防偽查詢中輸入防偽編碼即可查詢“巨化牌產品”的真偽。
深圳車仆汽車用品發展有限公司擁有一支專門的打假隊伍常年在外打假,2010年底更是不惜投入人力、物力派出專業臥底在廣州“潛伏”3個月,最終協助公安部門徹底端掉了一個多年來專門假冒車仆品牌的生產窩點,其中5名造假售假人員全部被刑拘,極大地震懾了造假分子,今年冒充車仆品牌的假貨基本被有效杜絕。
但是,以上種種,并未從根本上打破假貨泛濫的格局。
何易先生告訴記者,依靠幾家品牌廠家的自身打假行為雖然能取得一時之效,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制冷劑整個行業普遍的造假行為。這是因為市場上主流做假R-134a制冷劑的廠家大多做的是自身品牌的假貨,他們認為自己并沒有侵犯某個特定人的利益,同時市場上又有極大的需求,廣大消費者又不會去投訴,巨大利益的驅使,想不作假都難。但實際上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就是犯罪,生產金額超過5萬元以上就觸犯刑法。
何易先生認為,要想根治汽車制冷劑假貨亂象,最有效的還是我們工商、質監部門的有效監管,目前假貨幾乎是擺在大街上賣,全國假貨品牌起碼兩三百個,沒有一個會標注真實的廠址、電話,查窩點很難,但只要在每年銷售旺季到廣州、成都、北京、杭州幾個主要假R-134a集散地查上幾輪,比如帶上簡易檢測儀當場就可以檢測,查到假貨該罰款的罰款,可以移交公安的,堅決移交公安,這樣一來全國假貨至少會下降一半。
何易先生表示,還有一點就是我們4S店應該行業自律。中國4S店目前發展迅猛,現在全部4S店維修量幾乎達到整個社會維修量的4成份額,發達省份和大城市這個比例超過了50%,4S店是有能力和條件鑒別真假R-134a的,如果所有的4S店都能做到不使用假R-134a,這樣不但假貨廠商、經銷商銷量減少,真貨134a品牌就會逐漸占據主流,這對中小修理廠、路邊維修攤以及制冷劑經銷商就會不斷起到沖擊和引導作用,長期以來就能達到“良幣驅劣幣”的效果。
中國標準化協會汽車用品專業委員會主任李世元表示,除了相關管理部門對市場上的不法假冒偽劣產品和生產經營者進行持續不斷的打假和嚴懲外,推行R-134a產品生產認證制度,從源頭上杜絕非法和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也許是一個“治本”的好方法。
他還表示,要制定出汽車制冷劑氣霧罐的國家標準,讓各生產廠家有約束的標準。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加大對R12地下工廠的查處力度,加大對大中城市的銷售門店、汽車維修點的抽查整治力度。
據了解,2010年中國標準化協會汽車用品專業委員會已委托浙江巨化致冷劑有限公司、江蘇康泰氟化工有限公司、中化近代環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浙江百煉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深圳車仆汽車用品發展有限公司,廣東萊雅化工有限公司等幾家單位聯合起草制定汽車制冷劑氣霧罐的中國標準化協會標準CAS187-2010《汽車售后用空調制冷劑》,并力爭盡快轉化成為國家標準,這樣對監管部門也會有更好的技術依據,對生產廠家也有一個技術標準可依。如此多管齊下,汽車空調售后維修用制冷劑的市場面貌一定會得到改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