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污染的嚴重發展,制冷行業也開始提倡無氟制冷劑,備受追捧的碳氫制冷劑因為安全性能等存在隱患,最終也將難逃被淘汰命運。
據介紹,由于碳氫制冷劑燃點低的缺陷,如果操作不當(比如遇明火),極易產生爆炸。這也是一些企業決策層為什么明知碳氫制冷劑環保節能,卻保持觀望、遲遲不進行替換的重要原因。
“質量是碳氫制冷劑的生命,安全操作是生命的保障,只要在進行替換和使用時正當操作,上述爆炸等隱患是完全可以消除的。”某空調生產廠家表示。國外的先進經驗或許能提供一些借鑒。據悉,在發達國家特別是澳大利亞,當地政府對于碳氫制冷劑的操作流程和維保技工要求十分嚴格,事故采取層層責任制,從而確保了事故率一直保持在相當低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國碳氫制冷劑市場因為長期處于混亂狀態,安裝工人安全培訓還不到位,此外,作為終端消費者的用戶的安全使用意識也仍然“游走在邊緣”,安全教育丞待加強。
碳氫制冷劑未來何去何從?
技術產品往往會因技術的升級換代被隨之替代,中國制冷劑5年時間替換了4種,頻率之快讓人不得不擔憂,碳氫制冷劑的生命力到底能持續多久?加之碳氫制冷劑存在上述安全性能隱患等不足的爭論,碳氫制冷劑的未來越發撲朔迷離。
據空調制冷大市場調查數據顯示,碳氫制冷劑在國外已普及多年。為了尋找更安全、節能、環保的品種,從技術上領先同行,知名制冷劑生產廠家大多絞盡腦汁。然而,直到今天,作為跨國巨頭的杜邦和霍尼韋爾仍然沒有研發出真正意義上無氟環保冷媒的替代產品。而作為全球7家頂尖碳氫制冷劑廠家之一的澳大利亞海之鷗品牌也只能在如何改良和優化碳氫制冷劑上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