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網]養蜂被人們冠以“農業之翼”的美譽,是投資小、見效快的“空中農業”,但養蜂人又是追花逐蜜的“游牧民族”。“明園”是湖南省行業內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這樣一家集約化生產的現代農產品加工企業,如何管理四處游蕩、粗放經營的“蜜源”,的確是讓筆者好奇的事情。
蜂農主動送蜜上門
明園蜂業董事長劉家銀向筆者解惑,蜜源管理的訣竅在于“公司+基地+農戶”的標準化生產格局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基地建在各蜜源附近,明園蜂業顛覆了傳統的蜂產品采購方式,告知蜂農們讓他們自己送到基地來。經過公司的嚴格檢測,合格的才收購,對于優質蜜源,采取超出市場價的價格收購。公司和養蜂基地的農戶簽訂收購合同和質量保證書,與農戶建立起緊密合作的關系,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舉個例子,如果農戶預計向公司銷售1萬元的原蜜,我們會預付9000元,如果在交貨前市場上蜂蜜價格上漲,我們會為其補齊差價,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則退貨退錢,并要其承擔運費。”劉家銀說。
冷鏈系統解決“老大難”
明園蜂業建立的“蜂產品冷鏈系統”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前在蜂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中沒有完整的冷鏈系統,蜂農生產的蜂產品因變質導致浪費的情況屢屢發生,特別是富有高活性成分的蜂王漿和蜂花粉,在采收后如不能迅速進入冷凍狀態,其活性成分將大大降低,保健作用和功效也隨之降低,蜂產品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價格一直提不高,“銷售難”成了蜂農最頭痛的問題。公司于2006年初開始建設冷鏈系統和蜂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給養蜂基地蜂農配置了大量的冷凍設備,以前由于沒有冷凍設備導致蜂產品賣不出去或賣不到好價格的歷史一去不復返,產品收購價格也提高了;蜂農收入得到了提高,養蜂積極性得到了激發。
劉家銀告訴筆者,“公司+基地+農戶”項目仍在逐步實現中,預計項目建成后蜂業生產組織化程度達到85%以上,市場化程度達到70%以上,分別比項目實施前提高25和30個百分點左右。
啟示要做農產品加工,除了開拓市場是第一位的,原料采購也是讓創業者頭痛的問題,因為原料的高質量是產品高質量的第一步,而做農產品加工,就免不了和農戶打交道,大部分農產品也有著容易變質腐爛的特性,明園蜂業的原料管理模式,值得好好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