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網]中央財政已決定今年安排20億元,用于支持節能服務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以及公共機構實行節能改造,此舉旨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
制冷產業是真正的受益者。剖析我國的能耗結構,不難發現,建筑耗能已與工業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為我國三大“耗能大戶”。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隨著建筑總量的不斷攀升和居住舒適度的提升,呈急劇上揚趨勢。建筑能耗中,采暖和空調占到20%,我們認為改變現有取暖方式將成為下一階段節能減排的關鍵點。換句話說,推廣具有節能優勢的變頻空調、綜合節能管理模式空調系統在樓宇設計中的應用,將引發一場制冷產業鏈的升級革命。值得注意是,以地源熱泵為代表的新型制冷系統受到政府的強化政策支持強于我們的預期,即相關政策先于“十二五”規劃出臺。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已于日前聯合出臺了《關于印發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明確對節能服務公司以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的,年節能量在500噸標準煤以上(含)、10000噸標準煤以下的工業節能改造項目給予獎勵,其他節能改造項目的節能量下限放寬到100噸標準煤以上(含)。
2009年,全國節能服務公司約502家,共實施節能項目4000多個,總投資280億元,完成總產值580多億,形成年節能能力1350萬噸標準煤。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年,我國已經連續四年在節能減排取得巨大成果的背景下,近月來我國的單位能耗出現了明顯反彈,這次政策的實施是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政策組合拳的重要一環,進一步說明國家對節能減排抱有的必勝的決心和支持力度。
政策組合拳將會繼續。國務院早在年初就開始倡導合同能源管理這個先進的商業模式,并規范其運用給予一定貸款支持。這次直接的財政獎勵政策又一次的向我們證明了合同能源管理早已不處于可行性分析階段,而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一種有效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結合體,這將使我們整個制冷產業鏈面臨全面升級的歷史性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