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冷庫企業:改制
目前,國有大型企業在我國冷庫容量中占有絕對支配地位。據了解,我國大型國有冷庫大部分都是20世紀60、70年建立的,更多的是起到組織商品,特別是肉類收儲待銷,調控市場供求,平抑物價,滿足人民需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消費品總體數量的增長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這些設備、管理相對落后的冷庫,其僅僅承擔倉儲職能的經營體制,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于是,傳統的倉儲性冷庫紛紛改制,向現代物流中心轉變。據北京二商集團東方友誼食品配送公司副總經理袁浩宗介紹,1997年以后,由于受到長期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和市場突如其來的變化,北京二商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發展壓力,作為公司“生命線”冷庫經營顯現出滑坡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為使企業搶占商機,快速發展,就必須讓冷庫在承擔國家儲備職能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流通起來。于是,公司確立新的效益增長點,果斷提出“以市興庫、以庫養市”的發展戰略,投資3000余萬元,興建了新的西南郊肉類水產品交易市場。
2004年12月,二商集團東方友誼冷鏈物流事業部正式成立,專注于食品流通領域的安全與效率,為客戶提供集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咨詢、倉儲管理、運輸配送、流通加工、資訊服務等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我們的戰略是走差異化路線,避開與相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競爭。目前我們在北京的熟肉城市配送,已經占據60%的市場份額。”袁浩宗說。
觀察顯示:轉型使傳統國有冷庫再一次增添了活力。但是,傳統冷庫的轉型要有巨額的資金作為后盾。因為,原有的基礎設施需要改造、管理隊伍需要輸血、管理理念也需要更新。最為關鍵的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傳統冷庫的地理位置已經由原來的郊區變為現在的市中心。如何解決現代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的交通壓力,成為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