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溫能源,建筑物里不用暖氣和空調照樣可以實現冬暖夏涼,目前,我省已經有500萬平方米的建筑利用地溫能供暖制冷。09年12月18日,山東省環保產業協會和地溫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委員會在濟南成立,標志著我省開發地溫資源綜合利用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地溫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委員會主任高洪雷介紹,地溫能(主要指淺層地溫能)是一種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具備開發利用價值的地球內部的低溫地熱能資源,同太陽能、風能等能源一樣,不產生二氧化碳及熱島效應,屬于可再生的綠色新能源。其存在于地表以下200米內的巖土體和地下水中,溫度一般低于25℃。主要特點是清潔環保,不產生室內外環境污染,是典型的“ 氣候友好技術”和“綠色經濟”。
采用地溫能可有效節能40% 以上,高洪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山東地區15.71萬平方公里十分之一的范圍計,150米以內淺層地溫能靜態儲量為4.66×1015千焦,折合16.25億噸標準煤。“而我省每年的煤耗量是4億噸,這說明地溫能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的綠色能量寶庫。”
地溫能的用途很廣泛,目前采用較多的是地溫空調(即地源熱泵技術)、地溫種植、地溫養殖等。其中推廣力度最大的地溫能利用技術是地源熱泵空調,它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熱蓄冷能力,冬天,用地源熱泵把熱量從地下土壤轉移到建筑物內,夏天,再把地下的冷量轉移到建筑物內,一個年度形成一個冷熱循環。據測算,地源熱泵比傳統空調系統運行效率要高40%~60%,節能和節省運行費用40%~50%左右,而且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廢氣、廢水、廢渣。這種地源熱泵系統還可以提供生活用水,一機多用,一套系統可以替換原來的鍋爐加空調的兩套裝置或系統。
目前,我省地溫資源的開發利用約以2.5億元的市場容量占到全國總量的10% 以上,僅次于遼寧、北京和上海。
為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今年6月,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山東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把地熱作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14個重點領域之一。近期,省政府有望出臺新能源專項扶持政策,拿出巨資支持新能源發展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