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產品尤其是空調的高能耗問題一直是困擾家電業做強的原因之一。作為家電產品的制造大國,我國家電業要在國際家電市場強勢崛起,必須對現有產品進行能效方面的升級換代。與此同時,我國作為家電產品的消費大國,加強節能產品的推廣,具有頗多的現實意義。 今年5月21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啟動了節能產品惠民政策,據了解,通過財政補貼,每年拉動節能產品消費4000億元-5000億元,可節電750億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7500萬噸。
節能空調率先享受補貼
我國是空調、冰箱、電視機等產品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2008年,空調產量超過7000萬臺,其中出口超過3000萬臺;電冰箱產量超過4000萬臺,其中出口超過1000萬臺;電機生產容量近2億千瓦,其中出口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產品出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急需擴大國內需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可拉動消費需求約4000億元-5000億元。”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趙家榮告訴記者。
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空調推廣實施細則中,對達到能效等級1級和2級標準的高效節能空調產品實施財政補貼。由于第一批的補貼產品僅限于定頻空調,所以1、2級能效的定頻空調得到了廠家的一致青睞。記者了解到,補貼政策使得國內空調企業開始對定頻空調產生傾斜,與此同時,廠商也集體叫停高能耗空調的生產,進行最后清倉。
在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空調推廣實施細則中,對高效節能空調的補貼金額進行了明確。國家財政將按照不同制冷量和能效級別,對列入目錄的房間空調器能效等級為2級的補助300元-650元/臺(套),能效等級為1級的補助500元-850元/臺(套)。
參與細則制定的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制冷學科部教授李紅旗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該細則經過多次討論形成,補貼金額是參照企業生產定速5級能效產品與1、2級能效產品的平均成本差距確定的。雖然不同企業的生產成本會有所不同,但是補貼金額盡可能使企業的高能效產品與低能效產品生產成本相近。”
由于低能效產品的生產成本較低,產品價格便宜,吸引了大量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購買。而低能效產品的熱銷使企業不愿意放棄這部分消費需求,在放棄低能效產品生產線時會感受到成本的壓力。
此次空調補貼細則明確將補貼直接給生產企業,打消企業的成本顧慮。同時,細則中對產品限價進行了規定,也促使企業將補貼真正讓利于消費者。
記者了解到,海爾、海信、長虹、美的、格力等19家企業的1140個型號(其中能效等級1級和2級分別為329個和811個型號)的高效節能房間空調器產品入圍了第一批財政補貼推廣目錄。為確保廣大消費者得到實惠,入圍的19家企業向社會公開承諾:推廣產品的能效以及其他性能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和公告要求;推廣產品貨源充足,品種齊全,不出現脫銷、斷檔現象;不借機漲價,將財政補助資金全部讓利給消費者。
其他家電產品加緊節能研發
隨著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正式啟動,家電行業的能效升級再次得以推進:一方面是已經有細則可依的空調行業淘汰低能效產品的消息不斷;另一方面是等待產品補貼細則出臺的冰箱等行業企業調整產品規劃,積極推出高能效產品。家電行業的能效升級在政策的推動下,再次迎來發展高峰。 在空調產品的帶動下,節能產品的研制成為今年所有家電產品主攻的技術方面之一??v觀今年的行業熱點和企業的努力方向,“節能”成為最突出的關鍵詞。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冰箱新能效標準5月1日開始實施、洗衣機新標準9月1日開始實施、平板能效標準上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儲水式電熱水器3月1日強制貼標、家電下鄉空調能效門檻設定在3級、具備節能特性的變頻空調進一步普及……一系列行業事件都將焦點聚集在“節能”上。
按照國家發改委的預先設想,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根據產品總體能耗水平和高效節能產品市場份額等情況,今后3年將推廣能效等級為1級或2級以上的空調、冰箱、洗衣機、平板電視、微波爐、電飯煲、電磁灶、熱水器、電腦顯示器、電機等10類產品。
趙家榮表示,在空調試點基礎上,我們還將制定包括冰箱、平板電視、洗衣機在內的8大類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實施細則,適時推廣實施對其他產品的財政補貼。
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1日,中國冰箱新能效標準升級,新的能效水平比舊標準提高約15%,使我國1級能效冰箱的節能水平超越歐洲能效A+水平,處于國際先進行列。
在保證洗凈衣物的前提下,一些洗衣機也把節能做到了極致。中國家電研究院院長邴旭衛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今后幾年洗衣機行業將進入以技術競爭為核心的升級期,企業對節能技術和產品附加功能關注度的提高,將使市場天平進一步向掌握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的企業傾斜。
作為耗能大戶———生產平板電視的企業壓力更大。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新告訴本報記者,《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將于明年正式出臺并實施。標準包括新的平板電視的能效計算方式,用“平均功率”取代傳統的“額定功率”,從而更加真實地反映出平板電視的實際耗電量。記者了解到,目前海信、創維、長虹等多家國內彩電生產企業都加大了節能技術的研發并集中推出了更為節能的LED(發光二極管)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