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空調市場的大幕已經落下,從第一季度的高昂開盤到第三季度的拐點浮現,中國空調市場從眾所期盼的高速增長轉變為下半年度的銷售遇阻。寒冬來了嗎?政策還能堅持多久?如何決戰變頻時代?價格如何取舍?這一連串的問號等待在已經到來的2012年度中揭曉答案。
寒冬降臨?
先揚后抑——這四個字或許是對2011年度中國空調市場最準確的注解。行業環境的變化、節能惠民政策的到期、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等等因素均給2011年下半年以及已經到來的2012年度帶來了悲觀預期。不僅如此,國內空調企業巨頭美的在下半年度中大幅裁員,這給本來就已經萌生悲觀情緒的中國空調市場又蒙上了一道陰影。在此背景之下,寒冬論悄然在中國空調市場中蔓延。
實際上,寒冬并非中國空調行業的寒冬,在悄然生變的產業環境之下,行業整合的腳步也隨之而至,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也將成為2012年度中國空調市場的縮影。
數據顯示,中國空調業龍頭格力電器在2011年度中仍舊保持了超過30%的增速。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向記者表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空調行業增長呈個位數,低于很多人的預期,在市場上的表現包括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家電板塊的股指水平都不高,這使得市場處于擔憂的狀態。”
行業增速處于個位數說明了行業可能正面臨調整,望靖東表示:對于競爭力強的企業來講,這反而是一個機會。這幾年空調市場增長的很快,原因在于隨著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和消費水平的提升,空調已經成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由此產生了大量的剛性需求。而節能惠民、家電下鄉的政策刺激也喚醒了三四級市場的消費意識,這就更加激發了市場需求。目前,格力電器已經在許多區域市場上獲得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這說明格力電器的品牌拉力、產品品質已經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認同。但在有的區域市場,格力只占了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場份額,而這就是格力提升的空間。
后政策時代?
按照國務院原定的實施方案,山東、河南、四川、青島三省一市首批試點地區的家電下鄉政策將在2011年11月到期,其他地區也將于2012年11月到期。而隨著截止日期越來越近,國家相關主管部委并無政策將延續的明確表態,家電下鄉政策的退出預期進一步加大,或將如同節能惠民政策一樣,在實現政策目的后逐步退出。
作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下,國家拉動內需的特殊產業政策,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形成了帶動國內市場家電消費的熱潮,有效拉動家電消費領域的內需,盤活了家電消費產業鏈。2009-2010年國內家電市場整體規模在保持近30%的增長,使家電企業在營收和利潤兩線飄紅,并引發了家電行業新一輪產能擴充高潮。財政部測算認為家電下鄉拉動國內消費16000億元。
通過家電下鄉,國內家電企業逐步建立了三四級市場銷售網絡,而廣闊的三四級市場早已就被視為中國空調業的新增長點,也是中國空調市場中潛在需求最大的市場。在國家政策春風的推動下,國內外家電企業順勢而為挺進農村,既拉動了銷售的增長也為開辟農村市場打下了基礎。對消費者而言,家電下鄉帶來了真正的實惠,也培育了農村消費者的家電消費觀念與使用習慣。因此,家電下鄉政策的杠桿作用對于拉動近兩年中國家電市場的快速增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家電下鄉政策的戛然而止就成為了很多家電企業預期實現持續增長的最大障礙。
失去了政策拉動,空調市場又重新回到了真刀實槍的較量之中。在已經被政策春風吹醒的三四級市場中,空調產品的普及率仍然較低,因此龐大的剛性需求不會因為家電下鄉政策的結束而消失。這就意味著,在后家電下鄉時代,品牌、品質、技術、服務這些因素將重新成為決定競爭的核心因素。這對于已經在一二級市場中全面領先的格力電器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作為專業化的空調企業,格力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此外,格力通過自主研發,多年來掌握了多項被認定為世界領先及世界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既放大了格力的品牌價值,也體現了格力的品牌價值。而向來被作為教科書案例的“格力模式”掌握了無可比擬的市場資源,通過將市場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掌握中國空調市場話語權。這些為“后家電下鄉時代”中,格力繼續加固龍頭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變頻領銜?
在經歷了多年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后,變頻空調終于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好光景。中怡康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冷年,變頻空調零售量份額已達 46.2%,零售額份額更是高達52.5%,成為全年度中國空調市場的最大熱點。2011年1-7月變頻空調零售量份額連續七月實現了41.0%以上的銷售業績;預計在 2012冷凍年度,變頻空調零售量份額將會趕超50%,變頻空調市場有望成為空調品牌競爭的主要戰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空調企業鎖定并主推變頻空調,在終端市場中,變頻空調對于消費者而言已經不再陌生。而在對變頻空調產品的選擇上,核心技術優勢和節能性成為消費者普遍關注的焦點,正是基于這兩點優勢,格力在變頻空調市場上也獲得全面領先。根據“產業在線”的數據,2011年11月,格力以122萬套的銷售業績坐上國內變頻空調第一的寶座,市場占比超過五成,為51.33%。而2011年1至11月,格力累計銷量更是達到了歷史性的1079.6萬套,同比增長高達195.78%,高出第二名美的261萬套。
在數據的背后,掌握核心科技是格力變頻空調實現快速突破并遙遙領先的源泉。2011年,格力率先向市場發布了運用1赫茲變頻技術的空調產品,這將變頻空調技術發揮到了極致,在中國空調市場上引起十分強烈的反響。數據表明,格力空調在1赫茲低頻狀態下運轉時,制冷輸入功率僅45瓦,只相當于一只燈泡的耗電量。
業內眾多專家表示,格力此舉不僅在變頻空調技術上取得了實質突破,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1赫茲空調的問世標志著以格力為代表的,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中國空調企業,開始引領世界空調新技術的發展。
價格何去何從?
過去的2011年,白電產品的漲價風波幾乎從未間歇過,尤其是以空調為首的漲價熱潮引起了行業內外,特別是消費者的關注。空調產品漲價的直接原因是原材料價格的大幅增長。2011年3月份,行業出現過一輪12%左右的提價,但到了旺季時價格又出現了小幅回落。價格回落的主要原因并非原材料價格下降,而是機型供給結構失衡導致的庫存加大以及旺季天氣不佳。
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牽扯著空調整機制造企業的神經,正如空調價格的波動牽扯著終端消費者的神經一樣。在原材料價格并無明顯回落的同時,卻要降低產品價格,這讓很多空調制造企業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相比之下,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和規模化優勢的企業在原材料價格上揚和銷售價格下行的雙重壓力下,表現出了強大的風險抵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