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破壞空洞,是當前世界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我國空調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70%以上,“空調生產大國”稱號已是實至名歸。作為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的HCFC替代技術和實施計劃。我國在《蒙特利爾議定書》上承諾,在2013年1月1日將含氫氯氟烴(HCFCs)的生產和使用量凍結在2009至2010年兩年的平均水平上,在2015年在凍結水平上削減10%,2030年實現除維修和特殊用途外的完全淘汰。日前,為履行國家對世界的承諾,環境部正式啟動含氫氯氟烴(HCFCs)淘汰行動,吹響了制冷劑替代革命的號角。在空調業中廣泛使用的制冷劑R22(HCFC-22)遭淘汰已進入倒計時,國內空調企業如何布局制冷劑替代之戰,成為目前熱議的話題。
歐美及日本對R22制冷劑的替代比其他國家和區域實施得要早,所以像R410A、R134A等在我國至今還沒有大面積使用的制冷劑在歐美及日本都已規模化應用了多年。但是,由于R410A和R134A雖然對臭氧層的破壞較小,然而由于存在明顯的溫室效應,使得這兩種制冷劑只是作為過渡型產品在應用,所以,關于對R410A和R134A制冷劑的替代歐美及日本很早就已經在研究。然而,中國制冷和空調行業淘汰HCFC的難度非常大,一方面我們長期依賴HCFC,價值數以億計的產品和設備都是圍繞著它而生產的,另一方面使用的新型制冷劑進行替代,可能沒過幾年又要面臨在另一個環境公約下再次淘汰的問題。
世界主要國家對制冷劑的替代要求是不一樣的,而且隨著世界外圍市場的開拓,這些國家對替代的態度并不特別明朗。目前,國際上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不同類型的設備,往往采用不同的替代物,例如日本,以及美國,對于家用空調器,傾向于R410A,對于大中型制冷空調傾向于R407C;而歐共體國家則均傾向于R407C。國外這種態勢會對我國制冷空調行業產生影響,特別是由于我國空調行業大都是90年代剛引進的技術和生產線,情況與國外大不相同,而且實際上國外對這兩種替代物,還都認為不夠理想,不宜盲目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