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我國空調平均價格上漲了17.6%。美的電器自3月份對外銷空調提價之后,6月份又上調了內銷空調的價格,幅度為3%~5%;向來價格一直穩(wěn)定的日本大金也把價格調高了10%。全行業(yè)在經過超30%的亢奮增長之后,廠商對來年仍充滿迷幻般的預期,2012年空調冷凍年度,漲價還會濤聲依舊嗎?
漲價的理由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今年上半年空調提價的主要理由之一,但這些已經成為過去式。長期跟蹤研究國際空調市場的專家羅仁霄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相比2009年銅9萬元/噸,今年也只有4萬元左右,雖然還有波動但不會出現(xiàn)單邊上漲。
中國家用電器協(xié)會秘書長徐東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承認,經過大幅上漲之后,原材料作為推動空調價格上漲的力量將減弱。
他指出,空調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原材料的驅動,銅、鋁、鋼都出現(xiàn)了大幅上漲,制冷劑價格也翻了兩倍。空調漲價不僅僅是中國市場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如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空調價格可能會回落。
變頻空調占比增加也是提高平均價格因素之一。格力電器變頻空調的比例已達40%;喊出3年停產定頻空調的美的電器,變頻產品的比例更是達到60%。而變頻空調價格一般都比定頻產品要高,這正是拉動平均價格上漲的因素。
松下空調營業(yè)統(tǒng)括部部長馬英杰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2年空調漲價態(tài)勢將延續(xù),主要是因為變頻比例提高,單機價格將整體提升。
其實,影響變頻空調價格的主要因素是稀土價格的飆漲。變頻壓縮機采用稀土永磁直流電機作為動力源。釹的價格從年度的32萬元/噸上漲到190萬元/噸,鐠的價格從年初的25萬元/噸上漲到135萬元/噸,直接導致了釹鐵硼永磁材料價格大幅上張,幅度在4~6倍。
不過,變頻壓縮機價格只上漲了20%~30%,波及整機的幅度則更小了,只有幾百元錢,而且漲價已經完成。以此推論,2012年新冷年,變頻空調仍然會漲價的理由不充分。
除此之外,有人又把“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政策的退出歸為廠商漲價的理由。實際上,2011年冷凍年空調最大一波漲價潮就發(fā)生在政策退出前的5月份。如果從政策本意來分析,這不能算是漲價,而是價格回歸正常,即廠商通過提價填補政府曾經對節(jié)能空調的補貼。2012年冷凍年度,這肯定不能成為漲價的理由。
從以上分析來看,一些機構的預測 2012年新冷凍年度,空調仍然有15%甚至更高的漲幅,不能成立。
空調市場研究機構產業(yè)在線分析師索曉芳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2012年冷年空調普遍漲價肯定不會發(fā)生,但不排除個別產品個別廠商的結構性漲價。
誰是受益者
漲價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空調廠商。格力電器2011年中期財報顯示,空調銷售372.04億元,同比增長61.86%,其中出口92.91億元,同比增長61.78%。但格力電器的毛利率水平在呈下降趨勢,2010年末是22.54%,2009年末是24.86%,而2011年中期將為15.34%。
美的電器2011年第一季度毛利率水平也降低了0.61個百分點,凈利潤的增長率也從2010年末的69.24%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17.53%。
在全行業(yè)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格力電器、美的電器這兩家龍頭銷售收入也都實現(xiàn)了大幅增長,但其毛利率和凈利潤的下降則歸咎于原材料、人力以及物流成本的上升。從它們的財報中,似乎看不到空調漲價為它們帶來的好處。那么,誰是最終的受益者呢?空調整機的熱銷也帶動了壓縮機的火爆,美芝、海立、松下、凌達等壓縮機廠商今年以來基本上都是滿負荷生產,與去年相比大都保持增長態(tài)勢。
“在旺季時,整機廠商的代表幾乎都是在壓縮機工廠門口排隊等貨。”奧維咨詢白電研究總監(jiān)韓昱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根據(jù)產業(yè)在線提供數(shù)據(jù),以2011年5月份為例,旋轉壓縮機生產1123萬臺,同比增長14.61%,銷售1180.2萬臺,同比增長16.66%,當月產銷率為105.07%,庫存量為187.7萬臺,同比減少23.46%。
作為空調壓縮機主要供應商之一海立股份在上海、南昌都有生產基地,2011年中報預告顯示,由于受惠空調新一輪增長周期影響,凈利潤同比增長有望超過50%。
不過,韓昱認為,盡管2011年上半年壓縮機廠商都取得了不錯的業(yè)績,空調全行業(yè)的利潤正在向整機廠商傾斜。他說:“由于空調整機廠商過于強大,壓縮機廠商成本轉嫁的能力相對薄弱,實際上,空調行業(yè)的利潤正逐步向整機傾斜。”
根據(jù)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提供的數(shù)據(jù),2011年1~6月份,格力、美的、海爾三個品牌市場占有率已占國內市場60%。三大龍頭廠商除了自己生產壓縮機之外,外購的比例也很大,比如美的變頻壓縮機的外購比例達到40%。但是,由于擁有龐大的整機制造能力,在空調壓縮機市場,整機廠商實際上是壟斷買者。
所以,空調行業(yè)的定價權在整機企業(yè),最終受益者也是它們。不過,從其公布的財報中,我們并沒看到毛利率、凈利潤這些指標同樣亢奮,市場高速增長的優(yōu)厚福利到底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了呢?
產能或過剩
美的電器、格力電器、青島海爾等三家龍頭廠商的瘋狂擴張或許可解釋這一疑惑。去年底,格力電器啟動了武漢生產基地的建設,總投資30億元,達產后將形成年產空調600萬臺、壓縮機600萬臺、電機2000萬臺的規(guī)模,這是格力電器繼珠海、重慶、合肥、鄭州,巴西、巴基斯坦、越南之后興建的全球第八個生產基地。目前,格力電視年產能已經到3300萬臺。
美的電器在合肥、蕪湖、南沙等地都有在建的空調或者壓縮機生產基地,目前年產能已經超過3000萬臺。青島海爾也在膠州灣建變頻生產基地,產業(yè)也逐步擴張。
當然加入空調產能擴產的還有志高、TCL、格蘭仕等二線品牌。據(jù)產業(yè)在線估計,2012年冷凍年度,我國空調產能已達到1.5億臺,而全球空調需求則剛剛過億臺。
索曉芳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空調生產線柔性較強,廠家可以根據(jù)市場的實際需求做適當調整,但2012年冷凍年度產能過剩是肯定的,全行業(yè)將進入調整期。
國家信息中心市場信息處處長蔡瑩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就目前看產能增長水平可能高于市場需求,但各個企業(yè)又有不同,有的因擴產而銷售良好,有的即使沒擴產但銷售卻變差。所以,未來一段時期,一些品牌被淘汰的現(xiàn)象可能重新出現(xiàn)。
而國內市場也很難再現(xiàn)2011年的高速增長態(tài)勢,廠商將會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四級市場的開拓上。韓昱分析認為,在農村,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只有15臺,增長潛力巨大。2012年冷年,空調廠商將決戰(zhàn)三、四級市場。
由于受債務危機影響,2012年歐美市場很難有大的起色。索曉芳認為,2012年我國空調出口如果能夠達到2011年冷凍年的4000萬臺就不錯了。
但擁有全球80%以上產能的中國空調廠商,開拓國際市場是其必走之路,從今年上半年來看,主導廠商正在加速這一趨勢。
美的電器用2.233億美元收購了開利拉美空調業(yè)務公司51%的股權,將進一步增強美的在拉美市場上的影響力;海爾集團以及其附屬子公司收購了日本三洋電機在日本、東南亞的家電業(yè)務,國際化步伐加速;格力電器在加利福尼亞成立格力美國公司,正式進入美國市場。
羅仁霄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全球市場對空調需求有一定穩(wěn)定性,而且大都被中國企業(yè)所把持,這是穩(wěn)定中國空調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新冷年看,出口量還會適當增加,但增加速度會減弱,而且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企業(yè)的出口利潤將降低。但是,今后國內空調廠商在國際化上將會采取更加靈活的做法,比如并購、當?shù)亟◤S等,而不僅僅是產品出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