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環保”、“節能”等性能的家電各大賣場相繼推出,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然而高昂的價格卻令不少消費者“望機興嘆”。
細心的消費者或許會發現,各大賣場的節能產品日益多起來,“低碳”、“環保”也成為促銷員時常掛在嘴邊的詞語。走訪了市內幾家家電賣場后,記者發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賣點的“低碳家電”早已成了各大賣場主推的對象,如電視、空調、洗衣機等大件傳統家電,無一不打出“低碳”口號;除此之外,電磁爐、豆漿機等一些小家電類也加入到此行列。但“低碳家電”的價格通常比普通同類產品高出一截,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這高昂的價格就成了“攔路虎”, 只能望而卻步。
由于“低碳家電”的定價相對偏高,不少消費者對這類產品仍抱保留態度。正在家電賣場選購空調的王女士說,她正在裝修新居,原計劃購置一款變頻空調,但算了算賬,產品差價讓人“吃不消”。以國產一線品牌的1匹空調掛機為例,能效為3級變頻的產品售價近3000元,而能效比較低的同品牌定速空調產品售價還不到2000元。“我知道新款空調能效度比較高,但一度電也就幾毛錢,這樣算下來,1000元的電費足足要10多年才能省下來,而那時這款空調說不定早就被淘汰了。”王女士跟記者算了這樣一個帳。銷售人員說:“正是由于產品價格不菲,它主要適用于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購買。”
除了空調外,電視等產品的差價之大也令不少普通消費者暫時擱置購買計劃。記者在賣場看到,雖然普通液晶早已“高臺跳水”成為大眾消費品,但是LED平板、超薄液晶等“節能”新產品開始占據銷售的主要位置,盡管這些產品都“綠色節能”,外觀更是時尚超薄,但其價格卻貴得不少。例如一臺46吋的普通液晶電視,價格大都在6000元上下,有的甚至5000元也可以成交,但是同品牌同樣尺寸的LED節能電視,動輒上萬元,讓普通消費者大嘆“不劃算”。
“低碳”的節能家電為何價格都這么高?不少節能產品因為采用了更新的技術和更好的材料,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其價格就比普通產品高出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雖然買的時候偏貴了些,但從長遠看,于己于人都有益,購買綠色家電還是劃算的。”某品牌冰箱的售貨員說,“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應該認準品牌,在挑選時注意比較內部做工、材質,比如產品的亮度、光潔度、氣味等等。有一些質量不過關的家電,售價可能便宜,但今后的維修費將成為一筆不小的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