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變頻空調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特別是國內部分大的品牌對變頻空調不遺余力的推廣讓更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變頻空調。今年空調市場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空調企業大幅增加了對變頻空調的推廣力度,其產品結構也比以往更為完善。
二是變頻空調的技術概念炒作仍然風盛,去年以來,變頻空調從120度下弦波到180度正弦波控制技術,從120赫茲到30赫茲,再到15赫茲,甚至1赫茲,國內變頻空調制造技術竟然做到了甚囂塵上。
與火熱的概念炒作截然相反的是,變頻空調市場卻仍然顯得有點冷清。一方面,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對變頻空調是否享受國家補貼懸而未決,在國家公布的第三批節能產品目錄中,仍未見變頻空調的蹤影。另一方面,盡管諸多廠家傾盡全力主推,但變頻空調的市場銷售卻是風聲大雨點小,市場份額尚不足18%。
目前針對變頻空調質量的投訴呈增長態勢,成為目前阻礙變頻空調市場快速普及發展的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
噪音大惹人煩
噪音大是變頻空調投訴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市民周先生曾因受不了變頻空調外機的轟鳴聲投訴,廠家維修人員上門檢查認為是安裝有問題--靠墻太近,重新安裝后仍沒有解決問題,后又認定是主機的主板有問題。
業內人士介紹,空調的噪音問題主要出在三個方面。一是安裝問題,很大一部分的空調噪音均與安裝有關;二是空調的質量問題,如果空調運轉的聲音超出正常范圍,可能是噪音超標或其他故障;三是使用后出現的噪音問題,空調使用久了,線路松動,壓縮機工作產生共振等都是引起噪音的原因。
制熱效果差
制熱效果差也是變頻空調投訴較多的問題。王小姐購買的變頻空調在夏天使用完全沒有問題,但冬天制熱效果特別差。“設置溫度和室溫相差十幾度,連取暖器的效果都不如。”事實上,影響空調制熱性能的因素,關鍵在于空調的壓縮機、換熱系統和運行頻率等制熱核心技術、部件的應用。由于中國氣候環境差異較大,能否安全、高效地應用電輔助加熱功能,實現空調在超低溫環境下的強勁制熱,是長期以來阻礙變頻空調制熱技術升級的關鍵難題。
變頻并不省電
變頻空調比定速空調省電20%-50%--廠家的宣傳讓葉女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變頻空調。但使用后才發現變頻空調并不如宣傳的那么省電,“每月的電費比用定速空調時還多了三分之一。”
北京工業大學制冷學科部李紅旗博士指出,變頻空調器能否得到實際的節能效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不僅取決于空調器本身,還與用戶使用狀況有關。“在運行過程中,變頻空調要求熱負載小,設置溫度與環境溫度溫差不能太大,而且一般要使用時間在6小時以上,只有在滿足這幾個主要條件下,變頻空調運行功率才低于平均功率,處于最省電狀態。如果不能滿足變頻空調的使用條件和環境要求,變頻空調器將一直高速運行,非常耗電,其節能潛力無法發揮。”李紅旗分析。
原因分析
技術不成熟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曾撰文指出中國的變頻空調市場缺乏一種自主研發性,其核心技術知識產權都來自國外,尤其是日本。國內多數廠家采用直接購買國外廠家驅動芯片或購買國外產品組裝,技術上受制于人,制約了變頻的發展和推動。
筆者了解到變頻空調有三大核心器件:變頻壓縮機、控制器以及電子膨脹閥。壓縮機目前基本都是由合資企業在生產,如華日、美芝等;控制器則由日本企業控制技術;電子膨脹閥的生產廠家也基本為合資企業。這必然導致我國生產的變頻產品價格昂貴,且技術相對落后。如目前國內企業以180度直流變頻作為主流技術,但以松下為代表的日系變頻技術已經上升到了數碼渦旋變頻時代。
國家標準缺失
盡管變頻空調的能效標準已經頒布實施,但變頻空調要想迎來大發展,還需面對技術、統一標準等諸多客觀問題。變頻空調技術標準的缺失,導致變頻空調研發和生產水平參差不齊,變頻空調產品品質良莠不齊。
筆者了解到,我國真正生產變頻空調的歷史只有10年,而且國內市場容量較少、投入研發力量的企業較少,因此缺乏變頻空調技術經驗。目前變頻空調的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但即便是日本廠家,目前在變頻空調壓縮機和空調整機的開發水平上也參差不齊,比如東芝和三菱的變頻壓縮機型至今都還不全,其他日本壓縮機廠家的產品性能也值得商榷。以變頻空調的核心部件變頻控制器為例,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各企業提供的變頻器標準化設計和通用化設計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變頻器的開發質量、性能水平也難以得到有效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