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用電器已成為城鎮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電的迅速普及雖然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不可否認,也大大增加了對電力的需求。全國電力緊張固然與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有關,但居民用電市場被激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居民用電量每年以 10 % -15 %的速度增長,遠大于同期全國電力消費總量增長的速度。居民用電增長中,家用電器用電占相當大的比例。至 2005 年末,我國電視機的社會保用量達 3.5 億臺,冰箱 1.3 億臺、洗衣機 1.7 億臺、空調器也超過了 1 億臺。這些電器多數是 20 世紀 80 年代中后期進入家庭的,按照 10 年 -15 年的使用壽命,近年來,我國每年將至少有 500 萬臺電視機、 400 萬臺冰箱、 500 萬臺洗衣機進入更新期。這些“老齡化”的家用電器產品同時也是耗能較大的產品。
從目前各種家用電器的耗電量來看,空調器用電量已排在各類家電產品之首,每年消耗電量達 500 億度 -700 億度;第二位是電冰箱,為 400 億度 -500 億度,其次是電視機和洗衣機。數據顯示, 2006 年中國家用空調器新增的用電量將達到2000萬千瓦,占全國每年新增發電容量的一半以上。
在夏季,空調能耗最為突出,已經成為電力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部門統計的資料,每年北京最熱的幾天,空調用電量(含中央空調)占北京市用電量的 40 %。深圳更是達到了 50 %水平,平均來說,目前空調能耗已占我國總用電量的 20 %。
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中國城市家庭的家用電器平均待機能耗已占到家庭總能耗的 10 %左右,相當于每個家庭使用著一盞 15-30 瓦的“長明燈”,其中彩電待機能耗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待機能耗迅速增長和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此外,微波爐、電熱水器等耗能量也在急劇增長。由此看出,家用電器的節能潛力巨大,使用節能的家用電器產品對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意義重大。
全球化的趨勢:節能環保
“電荒”和“拉閘限電”讓人們開始特別關注節能問題。在國際上,節能是作為一個環保課題來研究的,節能是世界家電的發展趨勢,是世界各國保護環境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世界各國對節能工作都十分重視,由于節能效果明顯,人們把節能說成是地球上繼煤、石油、天然氣之后的“第四種能源”。對于以火力發電為主的中國來說,節能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更重要的是通過節能減少 CO2 等有害氣體的排放,以降低由此產生的“溫室效應”。
各國在家電節能與環保方面制定了許多法規,制定家用電器能將和標準與標識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保護環境、促進節能的一種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鼓勵開發、推廣并使用高效能產品。目前全球已有 37 個國家實施了能效標識制度。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一些國家啟動了嚴格的最低能效標準制度,這些標準被周期性地更新,能效指標被不斷提高。
例如,歐盟 2004 年初實施新的冰箱能效標準,原有的 C 級及能耗更高的產品將不允許生產和銷售。 2002 年歐盟頒布了專門針對家用空調器的 2003/31/EC 指令,該指令要求 2003 年 7 月 1 日 以后出口到歐盟的家用空調器必須貼上能效標簽。歐盟已經對市場上的洗衣機產品實施了限制,規定只有達到能效 D 級以上的產品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美國政府積極推行了一項“節能之星”計劃,該計劃希望最節能產品都能貼上一個“節能之星”的標志,讓消費者很容易在市場上分清哪種是節能的產品,來推動節能產品的市場銷售,并要求政府采購必須購買“節能之星”產品。美國還通過“國家器具節能法”來要求美國能源部制定最低能效標準并不斷更新。美國家電制造商協會( AHAM )一直不斷提高美國熱水器節能標準,以優化熱水器的節能性能。
我國政府和家電行業很早就認識到家用電器的環保和節能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對提高中國家用電器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性,并采取積極的行動,開展家用電器的環保與節能工作。
我國能耗標準制定現狀
我國從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開始進行能效標準的眼就和制定, 90 年代頒布實施了第一批能效標準,根據節能工作的要求,對能效標準進行不斷地修訂和提高。為實現可持續能源發展, 1995 年起,我國陸續開始組織首批能效標準的修訂及部分新的家用電器產品能效標準的制定工作。并在 2003 年 11 月 1 日 正式實施了《家用電冰箱耗電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第一次將冰箱的能效分為 1 、 2 、 3 、 4 、 5 個等級;從 2001 年開始對洗衣機的能效標準進行了修訂,已完成了《家用電動洗衣機耗電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標準的報批稿,正在向 WTO 成員國通報和公示;從 2003 年開始對空調器的能效標準進行修訂,目前《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標準正在修訂之中。根據我國發展規劃,到 2010 年,通過節能工作的開展,電冰箱能源效率將提高 40 %,為國家節約 100 億元,為消費者帶來 200 億元的實惠,減少 730 億度好電量,減少 CO2 排放 0.5 億噸。
1998 年,我國正式建立了節能產品認證制定,已經開展了電冰箱、房間空調器、微波爐等產品的節能認證。 2000 年國家開始制定能效標識制度,首先在電冰箱產品上試行。
通過家電企業的努力,我國各類家電產品的能效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從目前情況看,節能工作做得最好的是電冰箱行業,目前電冰箱的平均能效系數比 1999 年提高了 10 %,中國冰箱的節能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電冰箱節能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環境基金( GEF )中國氟利昂替代節能冰箱市場障礙消除項目”在中國的實施。該項目實施 4 年來,對推動中國節能冰箱的技術開發和市場銷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該項目組織了培訓、宣傳、鼓勵等系列活動,提高了企業節能冰箱的技術開發能力,增強了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據統計, 2003 年我國冰箱、冷柜產品有達到新標準能效 1 級、 2 級、 3 級水平的分別占 24.8 %、 29.9 %和 27.7 %。據預測, 2002 年到 2011 年的 10 年間累計節省的電能將超過 87. 3 × 109kWh ,可以減少 CO2 排放 5720 萬噸。
通過全行業和企業的努力,洗衣機產品的節能、節水和洗凈率綜合指標也有了明顯改進。
總體上看,中國房間空調器的能效狀況并不理想,近幾年,由于空調器行業價格競爭十分激勵,一些企業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片面追求低成本,導致空調器整體能效水平有所下降。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最近對部分空調器企業的統計,如果按照正在修訂的《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來衡量,目前大約有 28 %的空調器能效將處于不合格( EER 小于 2.6 ),能效系數 EER 大于 3.0 的只占 7.7 %。
借助技能提高行業技術
對中國家電來說,節能的意義不僅僅是節約資源,促進環保。
中國是能源進口國家,節能是一項長期的政策。因為大部分發電廠采用煤和石油燃料來作為發電的主要燃料來源,所以節能會大大節約自然資源。據估計,如果我國空調器平均能源效率提高 10 %,則每年新購買的空調器就能節約電力約 30 億 kWh ,五年就能節電 150 億 kWh ,節電的潛力非常可觀。節約電能不僅降低用戶的費用和減少燃料資源的開采,更重要的是,減少火力發電廠 CO2 排放,進而抑制溫室效應的加劇,有利于環境的保護。
節能方面的研究更有助提高行業國際競爭力。環保節能是全球趨勢和關注的課題,但同時,國外越來越多的環保法規,不斷升級的能效標準,事實上已經成為中國家用電器產品出口的主要壁壘。世界各國能源及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對一國生產和進口的家電產品的電耗或能效值提出了要求,能效值成為衡量用能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中國作為全球家電產品重要的生產基地,要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在技術上跟上全球節能環保趨勢的要求。從短期看,中國家電企業還可以利用勞動力成本低廉和大規模化生產的優勢,向國際市場提供具有較高性價比的空調產品。長遠看,中國企業必須了解全球市場對家電產品的要求,不斷開發出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產品,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
節能環保工作的開展,將提高我國家電行業的技術水平,提高家電產業自主開發的能力和技術水平。全球市場對家電產品的節能要求,以及不斷嚴格的標準,可觀上迫使家用電器企業淘汰能源效率較低的產品,避免低水平的價格競爭,專注于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不斷開發新的更節能更環保的產品,這肯定有利于中國家電行業技術水平的提升。例如通過 GEF 節能冰箱項目的開展,中國冰箱企業的研發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種新技術不斷地得到開發和應用,同時也促進了高效壓縮機的開發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