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空調“節能惠民”政策正式到期,消費者購買節能空調不再享受政府補貼。業界認為,節能補貼的取消勢必對空調行業產生影響,對變頻產品推廣普及形成實質性利好。
“節能惠民”政策實施二年,對消費者完成了節能啟蒙教育,對高效節能空調的推廣與普及起到了推動作用,在政策預期目標已實現之后,適時取消補貼是必要的。
節能惠民政策的終止,不構成空調漲價的理由
該項政策終止后,可能導致部分空調品牌“價格回歸”。但是,這和通常所說的“漲價”有本質區別,漲價是基于成本壓力基礎之上的價格上調,取消節能補貼并不構成企業成本的上漲。以此為借口漲價,理由并不充分。
前不久,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度明確表示“格力空調不會漲價”。她說:在國內消費市場通貨膨脹之際,企業不應該添亂,而應通過成本控制、自主創新來化解漲價壓力,甚至犧牲一部分企業利益,與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家電專家劉步塵分析認為:如果格力等主流品牌堅持不漲價,今年空調價格總體大幅上揚的可能性不大。他說,目前“空調漲價”的傳言,仍停留在輿論造勢層面。
對于“節能惠民”政策的終止,董明珠表示“是件好事”。她說,“節能惠民”政策在推動節能產品走向普及的同時,也滋生了行業不良行為,某些企業虛標等效騙取補貼幾乎成為公開的秘密。
新華社曾報道,某主流空調企業通過虛標能效騙取國家補貼達8億元之巨。
補貼政策的終止,對弱勢企業的影響顯而易見,那些品牌影響力小、成本管理能力不足、變頻空調優勢不明顯的企業,勢必受到較大影響。假如主流空調企業堅持不漲價,則第二、第三軍團承受的銷售壓力會更大。
還有一點需引起各界關注:節能補貼政策的終止,有可能產生一些低價高能耗空調的回潮,消費者在購買空調的時候,不要僅僅參考價格因素,還要充分考慮到使用成本。
節能惠民政策的終止,對變頻空調是個利好
毫無疑問,“節能惠民”政策的終止,對變頻空調加速普及是個利好,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2011年以來推動變頻加速普及的第二波力量。
第一波力量出現在今年3月初。3月1日,格力發起“買變頻一年包換”服務,第二天美的即宣布跟進,變頻服務大戰由此爆發。服務戰大大加快了變頻空調“飛入尋常百姓家”速度,來自統計機構數據顯示,大賣場變頻空調銷量占比已經超過50%。
但是,機會并非均等地眷顧每一個空調企業。節能惠民政策的終止,客觀上加大了空調銷售難度,對于價格優勢不明顯的非主流品牌而言,勢必影響其旺季產品銷售,而對于格力、美的、海爾等變頻優勢明顯的企業,則是一個提升份額的機會。換言之,2011年中國空調市場品牌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格局進一步顯現。
預計今年變頻空調普及率將大大超乎預期,在本冷凍年度結束前變頻市占率有望達到40%以上,2012年進一步提升至60%以上。
